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02740|回复: 8

      川藏铁路康林段2018年开工 成都到拉萨仅13小时(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6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森林船夫 于 2016-10-16 10:06 编辑 1 ^1 A; R9 E% i# b- v! E
      ! c$ h+ ]! X: i* o. F

      1 M" b. W) j6 v# P      川藏铁路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同为进藏大通道,相比“天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要短100余公里,但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是数倍。如今,川藏铁路最难的一段——康定(新都桥)至林芝段已进入了设计阶段。川藏铁路建设有多难?专家们如何破解?川观君为你一一解答。
      / F! h8 r3 n6 b/ ^+ h( o
            川藏铁路走向图

      % G! o2 E' J. T! F+ Y1 e
      $ \. B" C) F+ Y, b5 w+ M4 w2 @* ]
            作为进藏大通道,川藏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部分路段限速160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而现在途径青藏铁路需要43小时。项目的建成,将把西藏连入长江经济带,并形成我国通往南亚的便捷陆路通道。川藏铁路分段建设:成都至雅安段已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拉萨至林芝段已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已于2016年1月完成可研修编;康定(新都桥)至林芝段正在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工作。
      4 w# \2 e2 f5 K$ t8 ^
      ) c8 m+ z2 V9 e! @* I  ?
            有多难?50公里距离要爬升2000多米
      5 @$ l7 `( f6 s3 [' x4 R! @      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展示了川藏铁路的示意图:由东向西,川藏铁路从成都起步,一路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爬坡上坎、又陡然直下,最后到达拉萨。川藏铁路穿越了五大地形区,这也是世界上地形最难、最复杂的地区。1 |, c1 Y+ x7 A0 I, z

      , J+ a* L6 c7 l5 m

      4 F1 P1 i1 K& y$ G0 W      川藏铁路四大环境挑战
      % A2 x2 q7 u' T& B5 ?      显著的地形高差
      9 N8 @, G3 C4 T/ J. @+ h! Y      强烈的板块活动
      . `- ^! {, z( y0 |0 B      频发的山地灾害
      % d' A. H6 s9 h      脆弱的生态环境
      * G. K" m7 p% \) E4 [2 g2 ]- Y4 q& g4 i* ^* ^9 [) ~+ ?

      ' X) x: p" i7 k( I9 t      为何复杂?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总负责人林世金说,川藏铁路雅安到波密,约1000公里左右的里程,穿越的是横断山脉,这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各条山脉之间,镶嵌着大渡河、鲜水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谷,组成了岭谷相间、山重水复的巨大山原,岭谷之间的高差达两三千米。
      * f. s. q- s1 f" X6 Q
      # N" B! E' n- G0 I

      ( [- R$ `" Z1 U2 n( L$ @      比如泸定到康定一段,刚过大渡河就要翻折多山,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海拔高差却有2000多米,相当于每公里要爬50米,这样的直线坡度,铁路是没法爬升的。川藏铁路从四川盆地攀上“世界屋脊”,最高海拔4400米,全线海拔高差3000多米。# y  t; L7 y8 S5 ~3 G( q' g  E
            川藏铁路穿越的地带,还是受印度洋和欧亚板块强烈碰撞挤压抬升起来的,强震频发,而且地块不断挤压,应力大。沿线山高坡陡,海拔4000米左右,极易因为积雪融化产生崩坍、溃决……
      8 i5 r' m1 V. i0 Q" V6 E9 a2 k! v0 B% Z

      ) Y" F4 c3 J4 {      咋选线?“减灾选线”同步开展了50多项研究
      # r6 U7 ^' r/ E! m1 C/ G4 F' h( a9 J: j! c/ m

      6 h0 ^. t/ B$ r8 o4 h6 s      要在地理地形、气候环境都恶劣的条件下,选择出一条优质的线路,并不是容易的事。林世金回忆,单是从康定至八宿段线路,需要穿越横断山脉,初期就提出了三条方案。6 y  o% w6 G# ^
            第一条是经理塘、昌都方案,第二条是经甘孜、昌都方案,第三条是沿318国道方案。经甘孜、昌都方案又提出了经道孚、经新龙方案两个方案。在综合比较了地形地质、分析了地震、地灾等各种优劣,考虑经济据点、综合交通,最终选择了经理塘、昌都方案。& @! O$ T7 S" S9 D: b  G( Z  a4 R
            岩爆、风积沙、泥石路、峡谷风、季节性冻土……朱颖介绍,针对上述各种困难,川藏铁路的选线既考虑了建设实际,也考虑了运营安全和后期维护。以“减灾选线”的理念为主导,同步开展了50多项研究。比如,川藏铁路八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每一跨在哪‘落脚’,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 a1 k: Z8 H% p) a+ G- R
            此外,还同步在室外展开对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并进行分析、及时预警。0 O- R1 L) u/ w' A
      , f" Z. A2 f, F2 p# T* M2 C

      / r. Q! t) |" J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森林船夫 于 2016-10-16 10:07 编辑
      : t6 S3 s8 w. z5 G. Q8 f( z! A& h8 B* G( R  [
            怎么破?全线累计爬升高度达1.4万米,有困难,就有办法。为解决短距离高落差的问题,铁路通过“展线”来实现。杜世金举例说,比如泸定到康定的路线就是Z型,线路总长达到了115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倍,最大设计坡度是目前国内最大坡度,通过双机牵引加强动力实现爬升。
      8 i2 H, e0 r- e
      $ P) t" Y! v; j* V- G      和青藏高原“缓坡式”上升不同,川藏铁路是“台阶式”的。如果从剖面看,川藏铁路的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从成都到拉萨,累计爬升高度达到了1.4万米。为了消除显著的地形高差,川藏铁路更多的采用高桥、隧道,全线桥隧比达81%。跨越八宿怒江的特大桥长1300多米、主跨长1064米,从基层到桥面足有701米高。“桥到这个高度,才能衔接盘升上来的铁路。”1 n8 A/ b  a, E* ~5 {+ y

      # l6 L6 P# |" p: b      海子山隧道、芒康山隧道、伯舒拉隧道都接近或超过30公里。八宿到波密之间的线路还没最终确定,可能还将诞生一个50多公里的超长隧道。林世金介绍,从汶川特大地震来看,隧道随着山体摆动,在地震区隧道更为安全,这也是设计多采用隧道的原因之一。
      5 m8 h7 r$ {' g0 s4 S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去西藏更方便了
      发表于 2016-11-2 0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6-12-15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度好效率啊
      发表于 2017-1-6 08: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