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36334|回复: 12

      河北老乡遇到麻烦---12位学者称未能重复韩春雨实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1 08: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森林船夫 于 2016-10-11 08:54 编辑
      2 w2 {6 F$ d: K, c; O6 Z. K9 f$ s4 @( Y# n1 w+ S6 F1 c
      3 U" Q: k$ b' V' ]: l

      2 U! q, W# c8 F      中青在线北京10月1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叶雨婷)10月10日晚,12位学者站了出来,决定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阴性的”、“不工作”等等。这样结论的通俗表达即是,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其实验方法“让人怀疑”。
        [0 E0 R0 ^" R3 \& q, [" `7 ^4 _; G3 [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质疑韩春雨的实验方法,但愿意实名站出来,并接受公共媒体的采访,却十分罕见。今年5月初,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NgAgo”,后有人质疑这个所谓的新方法,“实验没法重复”。0 _! N2 {0 F( {1 W% k/ Y4 p- r: Z
      & f3 i4 z4 i: p  M  W
        今天一早,科技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其中提到,“韩春雨(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记者注)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9 |. a$ h7 |( X, O  h
      ( }  n& D% v% n6 E- b! t! D6 J1 O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是12位学者之一,对韩春雨今天的说法,他说,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学者认为,“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发声,要让国际科学界看到我们这个领域(即基因编辑)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y0 L. q, ?1 }. [+ W. }7 i

      ( A& j* v$ O1 ^4 x2 H  魏文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过去几个月内,他所在实验室的四五名学生,根据韩春雨论文里所提到的实验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实验结果均没有发现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即“实验方法得不到重复的验证”。
      4 _+ D1 W! o' i: Y3 i  I: T7 F  E: h* \3 n/ `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针对韩春雨文章中“效率较高的三条gDNA”,他的两名学生,分别独立进行内源基因的编辑,却都无法检测到目标基因的突变。他说,“我们也尝试了二次转染gDNA, 延长培养时间等,但都没有阳性结果。”
      2 ]+ Q9 i- Y! E% B1 s% }* t* i5 r$ |# ]3 h- C& C
        他说,多位老师都按照韩春雨论文的描述,使用同样的细胞系,同样的gDNA, 针对同样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但仍然没有得到阳性结果。3 t6 {  E# u1 g5 i7 S7 j
      5 d1 I8 q; r4 q1 U
        事实上,今天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开表态的另外10位学者,即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也均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未“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
      : q( m6 d( E4 }2 W
      ) I8 B8 A, \/ X) O  王立铭说,他所在的实验室做了很多尝试,其实验结果很明确:“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条件中,我们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当然,从逻辑上说,NgAgo在果蝇胚胎中没有基因编辑活性,并不能证明NgAgo方法存在错误,更加不能简单推导出韩教授团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但王立铭说,尽管如此,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发表在学术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讨论和学习,就必须保证其“真实无误、可重复”。
      2 T) d: O; Q9 k* n* k5 C" ?. Y9 B2 C* ^, D' I# g
        王立铭认为,既然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内,都没有学术同行能够顺利重复其结果——至少没有人实名站出来声称,自己做出了符合韩春雨论文中声称那么“高效”的结果。他认为,韩春雨本人和相关方面就需要采取行动,进一步确认其真实性,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和信用做出自己的努力。
      5 ~5 `, `5 y3 q
      9 c  A. O) }9 j2 J% W  }) Q
      3 s2 c$ t8 u6 C3 S0 A& W  这也是12位学者愿意公开发声的初衷——首先,是给出科学同行重复实验的结果,其次,是给出他们作为科学同行的一个态度,魏文胜说,“今天,我们这些做过实验的人,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布我们的结果,而非简单的口水漫谈——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H% g, }5 T" r2 l9 W1 h6 Z
      / k& b2 D/ b# O5 v& ^% Y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呼吁,即希望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尽快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7 Y& M0 t3 j, O6 T, E5 p8 ]+ m' [7 A) n- Y
        魏文胜说,已经过去了5个月,因为这项技术而带来的质疑,韩春雨本人,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应;而韩春雨接受经费的资助方,也并没有进行调查;他所在的高校,虽然声称调查,却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不免让人“失望”。( h& _/ T2 D2 j

      ! r& R  A! t5 }/ Z- N( N2 P; {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韩春雨,他告诉记者,对于多名科学家实名发声无法重复实验,“我不做任何评价”。他还提到,“过上一两周左右,我们这边还会有回应。”
      4 r; b7 {& T  J5 e0 p: C/ e

      0 Z% C7 E! ^7 V* v, D$ H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麻烦大了
      发表于 2016-10-11 2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验不应该怕重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16-10-12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正不怕影子斜,心中没鬼就应该早点回应。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进一步观察再说吧
      发表于 2016-10-13 2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卿卿 发表于 2016-10-12 09:22% Q, \( [/ `, o6 _; P
      这是怎么回事
      $ W) Y1 l. ], N9 ?  F
      同感,不太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7: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韩春雨这个当初影响太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