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森林船夫 于 2016-1-18 11:39 编辑 ) L, j/ |/ b! \2 I9 l' e: e/ y
% |9 t1 f1 v Q; f q+ q' I0 a4 K/ s4 [6 [. ~+ _
7 \& t N. z0 t8 O
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布伦特和WTI都已经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低油价下,即使是生产成本低廉,产量丰富的中东国家也面临极大的压力,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5 {& }9 d6 y3 k. S3 w' n4 T3 Y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在受益低油价的同时,也面临风险。# l3 E0 j, l0 i" n8 P& A6 ?& s
首先,虽然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产油大国。根据2015年最新的《BP能源年鉴》,中国在2014年的平均日产量为420万桶,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与加拿大的日产量相当,几乎是尼日利亚日产量的两倍。
8 ]# @0 z2 H% s: \3 d% G* J 第二,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的估值损失成为另外一个风险。2001年,中国ZF正式提出“战略石油储备工程”,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在2020年之前将原油储备量提升到90天的国际标准。
" k% K- {" ?( b8 c' T4 k) S/ w' ` 目前,“石油资源战略”正处于二、三期之间,还需要补充进口大量原油以达到既定目标。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1月曾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大约9100万桶。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前买入的原油战略储备价格在80-100美元/桶。
, m; c2 B: c$ y8 Y& [* v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2014年6月份,油价登顶时,中国的原油战略储备买入速度“至少是十年最快的水平”,而中国的囤油速度更是助推了当时油价持续走高。' l" _+ k. R. y! [" W2 x
最后,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能源企业也是一种考验。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同时,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遭到考验。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连续两次暂停成品油价格调整。1月13日,顶着外界巨大的压力,发改委对外宣布新的定价机制,设定了成品油价调整的上下限。上限为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或者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降低。2 c4 V ~$ V: A0 b, ~0 Y W( p. `) L
发改委称,将下限定在40美元,是因为油价过低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中国石油自给能力,使中国已达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过低的油价也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治理空气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 C4 B' \% s+ l$ F+ F( g0 V 第四,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甚至有可能导致原油走私。《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尽管这意味着只要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成品油的价格就不会再遭下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中国的内需会充分地增长来消化这些成品油。而如果国内无法消化这些产品,那么国际市场可能会充斥着中国的成品油。0 t+ q! s. w) T5 u
但由于国内原油生产成本不会低于每桶40美元,因此,中国成品油在出口时,对比国外产商,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做调整,也可能导致部分国内炼油商走私海外低价原油。
5 z+ \% S6 O$ Y9 p 《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油价跌至20美元/桶,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将大于石油和大宗商品的影响。能源企业破产数量将激增,最后低油价会导致供应减少,油价到达底部。如果美元兑大多数货币的汇率企稳,那各国的厮杀可能会少一些,但目前,世界迫切需要能促进增长的政策,可惜,这样的政策很难在可见的时间里看到。' W; V9 _ k D& h6 n8 p# Q5 @
; E' W& i' P6 L0 C/ A! D$ B
- r4 U- r3 z0 e1 [& P: n'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