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推进汽车业转型升级,实现汽车强国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于近期制定了《<中国 制造2025>-汽车产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建立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汽车产品的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和 绿色制造,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中国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汽车产业国际化能力六大任务行动。
& s w. x, C- T2 ~
, o0 P* @2 j1 h! {2 P5 H8 r 在中汽协的推动下,一汽、东风、上汽等国内主流车企日前已就行动计划达成共识。“行动计划可以看作是《中 国制造2025》在汽车行业落地的任务分解,将以建议的形式提交相关ZF部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业的转型升级有 巨大推动作用,没有制造业的基础很难建成汽车强国;而没有汽车业升级,也谈不上建设制造强国。在《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下,我们有必要从汽车行业角 度梳理实施重点,推动计划变成行动。”- Z5 c! ^: T y3 n
% C& w r7 b; y" U1 U
■针对行业共性短板发展自主创新
9 j- J, C9 k1 E7 b- Y- M9 J( X+ u& B( Y& I: y J
谈到制定行动计划的出发点,董扬说:“行动计划是围绕汽车强国这一目标的核心内涵,针对当前行业中存在的共性短板所制定的。”
7 m1 X A/ U# d9 o
M' i( x& @ |; ?4 ~- g2 ^ 尽管201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重要进展,但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 看来,我国汽车业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仍不足,缺乏大而强的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产业链亟待优化、协同,管理体制顽疾也待破除。在社会层面,日益严峻的 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道路安全和交通拥堵问题倒逼汽车技术革命。“行业面临新挑战的同时,还有许多旧问题未解,如产品质量仍需补课。”付于武说。% e% S! j z: q) L& j* q8 @7 ^" i
0 c g1 `/ Y% q: J
为补齐技术短板,行动计划把建立面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创新中心列为优先行动。对此,董扬强调:“创新中心类 似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技术研究院,由ZF支持,面向行业,区别于企业自己的研究院,并且要遵循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长远的前瞻技术和战 略,而非追求短期效益。”
h: U8 b. }2 S+ l/ w" G6 `& _* u
8 E% T0 @- V3 C0 s3 k 品牌建设则要在保证产品高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董扬称,不同于其他产品,汽车作为大件耐用消费品,更需要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外资、合资品牌相比,我国自主品牌品牌力较弱,这不利于带动零部件产业,也不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A$ x8 o3 `: X6 e: Q
) b4 T+ G1 h; A, G* d2 a) N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告诉记者,现今国内汽车业已逐步进入正向开发阶段,一汽、长安等车企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内涵和架构。“鉴于消费者对外国品牌先入为主的认知,中国品牌的建设还需ZF、行业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引导。”许艳华说。此外,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汽 车产品、技术、产业还要扩大输出。
Z3 o& I* ]( ~. O# Q$ \6 ^ l0 T) {& v2 b# L+ Q5 v+ v4 U
■加快汽车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0 E' _% u; t0 r4 ?
0 X0 R) {! e0 m. B3 \2 Q. \
在传统技术“补课”的同时,我国汽车业也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制高点。“原来汽车领域重点强调低碳 化,对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实际上,相比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上的革命,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汽车产品、使用方式以及产业形态的影响 更大。”董扬告诉记者。去年9月底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智能网联汽车。
) t, E( t1 |8 ^$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