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椰果烤鱼 于 2015-9-6 09:31 编辑
! r7 K. Y9 |3 H8 b( `
, k+ @& L+ b- R
) A$ K7 l# A/ X- E先上图,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6 K6 D1 F4 H+ J3 K! I
图 1.神车镇楼:
- r2 a/ ~% c C# Z7 d: z ! v& e1 P6 `: \! i
1 d) P* ?/ Q% |& c& Z
图 2.换个紧凑两厢看看:
+ F" D- M ^2 Y7 G9 I' f# _' M) x
3 v; e5 ^9 T) {' @& ^ P$ Z" a' P3 Z& ^
从几款都是市面上很主流的车型, 看来“后门车窗分两块”这种设计的确很普遍,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停在路边的车, 看看后车门车窗分两块的占多少比例。 6 P9 P6 _) c X+ O( P
; d9 j# S T2 d2 N4 P当然也有例外,比如: 9 l7 |6 d2 w7 d1 W6 M0 b) I9 S
- _3 G3 u6 s8 L, n8 \图 4. 8 k1 }9 |, v- J

0 I' u. t, U/ v6 N' v( @6 r2 \8 `( V" k: g9 b
问:为什么后门的车窗玻璃要设计成两块?为什么有些车后门的窗户不能完全放下去?, u9 _# K' _: _ N8 \2 s# n9 U
0 L* u( t5 T. F* p$ W9 f
答:后车门的形状相对于前门有很大不同, 这决定了后门内部能容纳车窗玻璃的空间有限, 将后门车窗玻璃设计成两块, 是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 以实现后门车窗的可升降。 ( M# H3 i+ ^6 b) q/ A
" F6 M# d# z7 a: o
让我们以下面这辆为例,展开讲一下:
1 k1 l6 a# V+ \
0 q5 S4 r) k0 Z: e8 Z3 S! D- ~& J' o9 v/ c+ q2 G9 l
首先,如果让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前后车门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区别,你是否能第一时间想到呢?
4 m' ?) V$ F7 F5 x* l, ?
8 {9 |8 ?! R. o% a- E$ i1 _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把前、后门的大致轮廓分别用红色、蓝色标识出来。
: d5 t2 b! D1 X# l3 n/ p" T- U+ {9 T( N7 C2 p( N. X% A* @
请看下图: 1 ]0 @& _7 C& t/ z" S J( j
' y3 B8 a$ w. h3 h2 `# ~; a
( i, O+ G [. N: U
前门: 0 ^) p( V3 C2 }1 Z9 y
3 C" W# W( |4 E0 P% C
7 k. x4 m0 e7 w) d; v: s. r6 R后门:
" s! w/ N# T# u+ K
& W5 \3 h+ ^$ f' O0 d) ^2 P7 P/ H8 V1 `$ j. a1 X+ }
这样能很明显地看到形状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1 l7 [$ J8 i0 F7 \ [- x( X/ ` V( V' u: x3 s! k
: A I5 p& k6 m- k前、后门的轮廓分别是由下面这几段线条勾勒出来的:
1 b7 S9 h7 M1 B0 N$ D6 t - t+ m1 x) W0 m
) e, b- d/ A$ n+ O6 K) N
这就决定了,在同一辆车上,前后门的形状会有很大区别, 前门车门体(除车窗之外的部分)是一个比较接近矩形的梯形, 而后门由于要为后轮罩让出空间, 所以它的车门体形状是一个有一条很斜的"腰"("腰"可能是曲线,也可能是直线)的梯形。 ! Q% ?0 a1 C& E/ j3 B
. S" c. C V* }
# I( Z3 s7 Q0 k' ^( d$ K3 S; u: d这个形状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前后门车窗设计的区别。
) ^) V- @# N8 r4 p( P$ h& F- \5 A) C, M$ D/ `8 d
车窗是干什么用的?无非两点:1.透光 2.通风 v9 P, B& C* X4 S
( _4 p7 E; J' n+ f) E/ j0 D1 b透光不用多说,玻璃窗自然是透光的。
6 b( d" q" {% g1 C7 }7 _7 C" f- e! X
通风呢?当然要把车窗打开才能通风,所以功能上要把车窗设计成可升降的。 那么问题来了,可升降的车窗对车门的形状结构有什么要求呢?
5 X1 S2 x* {1 }3 d" C# x2 ?7 w& N$ G# S7 T! p' U3 I q
简单说也是两点: 1.车门内有空间布置升降的机械机构(电机,导轨) 2.车门内有空间容纳完全降下来的玻璃窗及支架。
3 u/ P( O Q' W, w
, e2 W3 F# p2 ]直接上图: 6 y' }$ ?& Z6 R% n W0 ]( ^; @. w8 G
' `7 n# V# I& O4 f1 z: ?3 U
% f* e9 Y! T2 ~8 ]/ m对于前门,没有任何问题,一整块玻璃的设计完全能满足要求。
3 d/ k) O2 N9 a* b) ^+ ~3 e* \5 J' M0 T' @" V$ G5 }
对后门,假如同样设计成一整块玻璃会怎么样呢?
4 `) Y, ?# g: G! L
; i7 E5 U6 S3 [% x1 z9 I; \4 n# p
, B! [/ l: @( `- k& Z显然,车窗下降的动作根本无法实现,因为车门内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它了。 - W S9 ?7 _# U7 [5 g4 m- Y
0 z; s. a! X: A. k/ A4 A( l$ A
只好妥协一下,把它分成两块:
9 L4 R7 S/ R5 f9 P% D4 f $ B0 f! G0 r' B; m2 V: y: n
4 U4 p# O- t. _% G& H$ A
后面那块固定死,前面那块设计为可升降,这样就妥妥的了。 9 i0 ^- T( l" Y+ B% x& c! O
5 S+ b6 V& h: f: G5 h* v总结一下,后门车窗经常采用分成两块的设计, 其中一块固定,另一块可升降, 这是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因为后门的特殊形状。
% N1 r& Q6 U8 F0 u至于提问者提到的后门车窗无法完全降到底, 个人认为也是因为后门的形状限制, 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玻璃完全收进车门,才这样设计的。- u( K0 H2 ]- `+ p9 A
4 }! }# m [2 G3 ^ J& Z z" w9 R( U: _
. x; c2 o2 e0 E- T6 j$ K
% }5 M( i/ C- b4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