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唯有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自驾游途中,如果遇到危险该如何自救呢?) R7 `6 t. B2 e7 s% G2 ^
3 J+ I$ i8 H$ e; o$ m& @
3 a* L, ^( D9 f# S 意外失火:破窗脱身" d0 `. S, q# J5 u+ n1 ~# b$ ~ y3 J% ^8 [
. {' j+ c9 [0 T
( O) R0 h9 Z( { 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即设法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体。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 6 }' B" F; N+ R
; B' n( _; O) g2 L$ o: h- {
! k! @% f) ^7 j
当乘客被火烧着,应采取向水源处滚动的姿势,边打滚动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护好露在外面的皮肤和头发。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离开汽车后,不要着急脱掉粘在烧伤皮肤上的衣服,大面积的烧伤可用干净的布单或毛巾包扎,如有可能尽量多喝水或饮料。与此同时,没受伤的人员要尽快用灭火器、沙土、衣物或篷布蒙盖,使车辆灭火,但切忌用水扑救。
# W! ]) ^0 o. _# x3 t0 x: \! p
9 y0 }3 P M4 Z C/ @
3 c8 L! \/ i& R2 c0 [5 X5 { 汽车翻车:随车翻转
; c# z/ z, n' l D
5 |$ \( S! {- `$ y' h" U& W0 ]7 X4 k& B
当驾驶员感到车辆不可避免地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翻转。如果车辆侧翻在路沟、山崖边上的时候,应判断车辆是否还会继续往下翻滚。在不能判明的情况下,应维持车内秩序,让靠近悬崖外侧的人先下,从外到里依次离开。否则,车辆产生重心偏离,会造成继续往下翻滚。
) s) [9 z' n- I$ F6 ~& n3 }: Z7 W, ~" ^7 ~* e$ d) ^3 c
! x" L/ K% ~7 k5 Q$ F' T
如果车辆向深沟翻滚,所有人员应迅速趴到座椅上,抓住车内的固定物,稳住身体,避免身体在车内滚动而受伤。翻车时,不可顺着翻车的方向跳出车外,防止跳车时被车体压伤,而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若在车中感到将被抛出车外时,应在被抛出车外的瞬间,猛蹬双腿,增加向外抛出的力量,以增大离开危险区的距离。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跑开一段距离,避免遭受二次损伤。: n( J; i* m: ~% ~8 v* e
$ e2 _: b' Z g) b9 c2 K r/ G6 @& F
车辆在行驶中一旦剎车失灵,乘客绝不能盲目跳车。因为驾驶员会减挡降低车速,如减挡失败,驾驶员应将车辆开到靠近山体的一边去,必要时用车体侧面与山体刮撞,所以,乘客应该抓紧车内的固定物,以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 c. n8 j; R8 ^' ~ _4 Q. T/ V0 N7 _
5 ?, I: G" P8 ^
车辆落水:深呼吸开车门
9 w9 q/ \6 P$ o
6 I4 `$ D3 l# x- G- f0 V8 {; ^" x5 a, T) D
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不能淹没全车时,应待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先将头部保持在水面上,同时深吸一口气,再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打碎玻璃逃生。若车辆没有完全下沉,有天窗的话可以先敲碎天窗,再从天窗逃出来。& p) {2 J( j" z) u
, v8 I5 p; l, q6 x9 Z% @3 t! Q# q" |! M$ J
如果岸边无人救护,掉到水里的人应尽量采用仰卧位、身体挺直、头部向后,这样可使口、鼻露出水面,继续呼吸,如果是公共汽车或载有儿童的车辆,可手牵着手、牵着衣服、牵着脚,形成人链,一起脱离汽车逃出水面。 ! Q* \( r+ O! Z4 o- Z: Z2 T
( e& a, ^/ M4 z8 `! a9 }7 U: u6 |- f* @+ Q# ^+ s, d0 R* s4 M- m
迎面碰撞:两腿踏直身体后倾 % r* a. m$ {+ k/ N! k) q
/ W, e6 G; M5 m( [
6 I" s2 N0 y1 E9 V8 ]8 Q. R% E
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受到致命危险的主要是驾驶员。一旦遇有事故发生,当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驾驶员一侧时,驾驶员应用手臂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而受伤。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 P: i+ ?/ V1 _ x) ~
& P( T) @6 f: Z, v3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