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6390|回复: 4

      房本太重要! 石家庄义务教育入学新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2 1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梧桐树 于 15-5-22 19:43 编辑 # a5 a2 g9 Z2 b9 J) |

      5 s4 Z5 e0 N7 ~您的孩子该如何入学?; Y$ Z" F$ ?( o% S( b$ S
            北京时间5月8日,搜狐焦点获悉,石家庄市教育局发布了编号为“石教〔2015〕60号”的《关于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由于这份《通知》对石家庄小学、初中的招生入学做了诸多的政策规定,因此引发轩然大波。搜狐焦点现对这项事关子女教育大事的一揽子新政进行独家全景解读。您的孩子将如何入学,可对号入座。
      0 Y5 q: y  I2 |
      石家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政
            “三个一致”,即户口、住址和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的《房屋所有权证》三者相一致。其中,《房屋所有权证》中的规划用途须为“住宅”。

      9 F. O2 h' t4 W$ P5 l* R
      一、划片招生须看“三个一致”
            自2015年秋季起,公办小学招收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全部按就近入学确定;初中招收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90%以上按就近入学确定。

      # L/ w  q' A% Z
      二、就近入学没商量
      ① 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起,学生在小学6年内和初中3年内,须保持家庭实际住址相对稳定。
      ② 父母一方为独生子女,且该儿童、少年随父母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落户,常年同住,无户口迁移记录,可依据独生子女一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按招生片区就近入学。
      ③ 共有房产不再作为就近入学的依据,但父母的共有房产除外。
      & N: I" _/ T! q+ h1 L  q0 F8 O% L7 t
      三、就近入学怎么确定?
      ① 在石家庄居住、务工的非本市户籍居民随迁子女,需在石家庄接受义务教育的,由父母或监护人持户口证明、居住证、住房证明、务工或经商证明和小学入学须提供的儿童预防接种卡。
      户口证明,即父母双方提供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及与随迁子女同一户籍的原籍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 G" n; ^- w3 |! x# t7 a
      居住证,即提供父母双方及随迁子女入学当年5月31日之前在石家庄的公安部门办理的居住证。/ o5 ^2 }5 g- O" [  q- a- q- M
      住房证明,即提供随迁子女家庭在石家庄居住的住房证明。其中,已办理房产登记的,可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未办理房产登记的,可提供购房合同;租房居住的,可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房管部门出具的无房证明。住房证明须与居住证上登记住址一致;无房证明开具时间,应为随迁子女入学当年的5月1日-5月31日。" v# G! Q- o# i2 L; U: J
      务工或经商证明,即父母双方提供与石家庄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由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e) y0 r9 h2 R( _5 F& w. s. a
      ② 本市户籍,非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和开发区常住户口,但在上述五区居住、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户籍地如果有监护条件,还需回户籍地入学;没有监护条件,须提供户籍地街道办、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当地无监护条件证明后,按非本市户籍居民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部门调剂安排入学。

      8 e+ W. ^5 [, W: C" k( ?! [
      四、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怎么办?
            父母提供拆迁协议、现实际居住证明等材料,由实际居住地所在地教育部门调剂安排入学。
      ; b/ x# z. d9 d
      五、旧城拆迁改造居民子女入学怎么办?
            由住址所在地教育部门调剂安排入学。

      + P' Z" h& u3 j8 {5 C4 P% Y. z
      六、所在小区无教育配套的居民子女入学怎么办?
            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教育设施不到位、生源分布不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等因素难以控制的,小学每班不超过50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5人,并在此后采取措施逐年降低班额,达到规定标准。
      % ?; l2 Y' Z  h) G8 |, v0 R

      6 M8 u# L$ e9 c9 n* z; c
      七、每班人数严格控制

      0 F2 }3 U# h% i' l) C7 q
      招生片区划定“无缝隙”、“零死角”,综合考虑新建小区、插建小区、廉租房等问题。5月15日前公布。
      1 g4 a$ q6 S) @8 K- P2 v7 _
      八、公布招生地图
      石家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政全文

      . P7 D2 B3 l4 |+ q7 d6 W& Y

      / x9 s& n- T- h, l, S6 P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0 g/ ^$ M. X3 Z( o# X9 ~' d4 X; l
      石教〔2015〕60号
      * B' H+ P) e  g$ k6 I( {) j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相关直属学校:, S" J, F2 W; @$ y+ d1 D* t
      为进一步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5〕1号)以及河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冀教基〔2015〕5号)等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v% M- C2 t$ R  X0 T一、招生办法6 |% F, {6 N" n! |' Z: s# T
      (一)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适龄儿童、少年按照各县(市)、区教育局划定的各学校招生片区,依据户籍及家庭实际住址,免试就近入学。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户口随父母(或监护人,下同),且户口和住址符合户籍管理有关要求,即户口、住址和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的《房屋所有权证》(规划用途须为住宅)相一致。不符合该要求的,由县(市)、区教育局根据适龄儿童、少年家庭实际情况和各学校学位情况调剂安排入学。+ H% ^% W+ @2 F' s6 F. R
      2015年秋季,原则上每所公办小学招收的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全部按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每所初中招收的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90%以上按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学校在保障片内符合就近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后,仍有空余学位的,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筹安排非片内学生入学。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做好择校生认定工作,初中择校生中考时不享受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到校政策,也不计入该校分配生指标核算基数。2 l! c* u. C6 s/ n2 r$ z( V" k( j
      (二)进一步规范就近入学依据。为保障片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权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以适龄儿童、少年合法常住固定住所作为其就近入学依据”的规定,从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初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招生起,适龄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小学6年之内,初中3年之内)应保持家庭实际住址相对稳定,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一方为独生子女的,且该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落户,常年同住,无户口迁移史的,可依据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独生子女一方)的房产按招生片区安排就近入学。共有房产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依据(父母的共有房产除外)。
      6 D' |8 ]8 M# R(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按照《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石教〔2015〕59号)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为基本原则,按照国家、省、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的指导精神,结合本区域教育资源实际、随迁子女数量和以往招生工作经验,科学合理制定本区域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对随迁子女入学所需证明材料的审核工作,严格审查准入条件,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不予办理入学登记。" Z" r" ]- M6 q
      报名工作按照全市统一招生时间安排(见附件1)进行。小学报名地址为各招生片区内小学或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报名地址为各县(市)、区教育局指定的办理跨县域转学手续的地点(见附件2)。: \$ o' h5 h4 H
      (四)因旧城改造、拆迁过渡等原因造成人户分离的,由其父母提供拆迁协议、现实际居住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原则上由现实际居住地所在县(市)、区教育局调剂安排入学。3 K( T. a/ V3 h' `
      (五)居住在无配套教育设施新建小区、插建小区、扩建小区的适龄儿童、少年,由住址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调剂安排入学。9 q# y0 a. e$ I
      (六)因家庭住址迁移等原因,需跨县域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由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查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户口簿、符合条件的《房屋所有权证》以及《石家庄市小升初跨县域转学证明表》(附件3),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为学生办理跨县域转学手续,由转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学。跨县域转学各项手续须由学生家长签字确认。
        _: i/ L8 U% T+ u(七)进一步规范民办初中招生,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审批民办初中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民办初中招生工作的通知》(石教〔2015〕51号)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相关直属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生方案,完善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招生管理,落实招生监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各民办初中要签订招生承诺书,严格遵守招生纪律,自觉规范招生行为。在全市统一招生时间内,各县(市)、区教育局指导监督所审批民办初中开展招生报名及录取工作,市直民办初中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指导监督实施。各民办初中要在统一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招生方案、招生对象和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录取工作。超计划、超范围、超时限招收学生的,不予学籍注册。
      % U. k1 m' v& e: U0 i9 L' j(八)在儿童福利机构被收留抚养的孤儿,由儿童福利机构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机构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指定的地点办理入学手续。
      ! p5 x' f  V  |% E8 Y(九)市二中西校区(原市五中)招生片区由学校与新华区教育局协商确定;市六十一中学招生片区由学校与井陉县教育局协商确定;市一一九中学招生片区由学校与正定县教育局协商确定。回民小学的回民毕业生由新华区教育局安排到市九中就读。
      * t7 E' A1 P" ?, w4 |+ V, ]. y(十)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
      9 D0 j! j9 e. G二、招生要求+ i1 t8 f5 f/ I5 f
      (一)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和按规定控制班额。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根据办学规模、教育资源情况和2015年毕业生数等,科学合理编制2015年招生计划,报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报市教育局备案。根据有关规定控制班额,班容量原则上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对因配建教育设施不到位、生源分布不均等历史原因以及因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而导致班额控制有实际困难的学校,原则上小学每班不超过50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5人。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逐年降低班额,尽快达到规定标准。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属学校要认真汇总、填报《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表》(见附件4),加盖公章后,于5月30日前,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8 R. g  J" O" V% {; v* w! ^/ h
      (二)进一步做好招生片区划定工作。长安区、桥西区要根据区划调整后区域内学校分布、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调整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片区。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确需调整招生片区时,要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教育督导等相关部门和家长代表参加,进行审慎论证,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工作预案,积极做好宣传,确保社会稳定。招生片区划定要做到“无缝隙”、“零死角”,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新建小区、插建小区、廉租房等难点问题,形成义务教育“招生地图”。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做好招生片区的宣传解读工作,于5月15日前通过石家庄日报、教育局官方网站、学校网站、公示栏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招生地图”,并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做好政策咨询和信访接待工作。1 D* H  U$ D! y, r6 \
      (三)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开始前,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辖区内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每所学校招生片区、招生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以及招生咨询、监督举报电话和信访接待地址等。招生过程中,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认真接受群众监督,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开学前,要公布招生结果等信息。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科学运用社会监督,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公信力。
        }7 P' a) h7 u4 D5 e! E$ Y(四)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严禁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前组织招生;严禁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不得到公办学校“借读”;严禁进行或变相进行非起始年级招生;严禁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招收学生;禁止以外语特长、体育艺术特长、少年班等名义选拔或变相选拔招收特长生;严禁以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严禁单独或联合、委托社会培训机构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为选拔学生而进行书面或口头预录取通知和承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等任何费用;严禁以共建、借读名义择校乱收费;严禁自立项目收费;严禁各初中学校到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生源摸底,接受任何来源的应届优秀小学毕业生名单;严禁给教职工下达招生指标;严禁通过许诺直升高中、提供钱物资助、照顾分班等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严禁设立或者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切实做好均衡分班工作,不得组织分班考试或变相考试,所有录取新生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实行随机编班并由学校公示。
        w; b0 m$ q% v; p# ?6 A(五)做好弱势、特殊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可采取随班就读或集中办班等形式保障残疾儿童入学。要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妇联、综治、共青团和关工委等部门密切协作,不断完善措施,积极构建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1 Q( f' m' t1 `8 |  z
      三、保障措施
      2 X( K. F3 s: d" k+ Y(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备受人民群众关注。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主体责任,将其作为维护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行动。$ E, Z7 r$ n1 Y! ^" j$ D
      1、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谁办学、谁管理”的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严肃纪律,抓实抓好。
      * {$ [9 a9 k& w4 a. b* n2、要认真摸清底数,完善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招生工作程序,明确合理划片依据,建立并严格落实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在政策宣传、时间安排、人员组织、手续办理、问题受理等方面做好衔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9 E9 D* v) U7 g# `3、建立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专项工作直通网络,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通气、协商和处置,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及时入学升学。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积极协调公安、应急等部门制订招生入学工作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快速稳妥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平稳招生,平安入学。要直面矛盾,第一时间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讲清楚真相和原因,及时澄清一些不实信息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努力缓解化解家长焦虑情绪。( S8 @* A" \7 R4 ?9 {
      4、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通知和各自实际,制定本区域义务教育招生具体工作方案,并通过多种途径公布于众,并于2015年5月11日前报市教育局备案。
      + T  x$ c+ R- J' r(二)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市、县两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构建动态实时监督网络,全程跟踪监督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治理考试招生、择校乱收费等违规招生行为;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热点学校择校乱收费、控制大班额等问题建立局领导“一对一”包校监督机制。对学校违规实施招生行为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招生行为要求的,一经查实,立即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并由市教育局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负责人予以全市通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公办学校校长予以行政免职处分;对民办学校由审批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拒不整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削减其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取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直至责令停止办学。6 f3 X+ r, x; F; E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籍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严格落实“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原则,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学籍管理程序办理新生注册和毕业升级工作。对于不满6周岁(2009年8月31日之后出生)入学的儿童,不予学籍注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学籍异动管理,特别要加强区域外招收和转入学生的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学生非正常流动。学生学籍经正常招生程序进入学校后,其他学校不得任意调取其学籍。学生学籍确需在区县内学校间调取的,必须通过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县间学校调取的,必须通过市教育局。
      3 F& M  N! U  }: q(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新闻媒体,反复宣传解读招生政策、招生片区、程序时间等,使之家喻户晓,争取社会支持和家长理解,积聚工作正能量。总结推广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倡导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就近入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避免盲目跟风择校,努力营造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0 F8 m) @4 m; B9 H% o
      附件1:市区招生时间安排
      " Z6 i; m" D$ i5 r(一)7月19日前完成小学招生工作。/ ~0 s  X4 O: j/ y1 {
      (二)6月24-26日,小升初跨县域转学学生到相关县(市)、区教育局办理提前转学手续。同时办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报名手续。$ j6 M1 [6 d$ Q8 S" b
      (三)7月4日前组织学生填写《石家庄市2015年小学毕业生登记表》。
      ) U& \: s/ Q- M8 a" J" ?(四)8月3日前完成初中招生工作。1 i7 A9 D! R2 t, }" C4 m
      (五)8月10-11日,各区教育局处理招生工作中产生的遗留问题。
        |3 t4 Z: ?8 S. U  W* X(六)9月1日,正式开学。
        o9 E. |- Q3 g: r  g# g各县(市)招生时间参照本安排自行确定,于8月15日前完成招生工作。3 @( A; V, t8 B$ a
      附件2:市内各区办理小升初跨县域转学手续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报名地址
      ) y5 V# J/ D) l+ w5 `' C: i长安区:和平东路小学(和平东路与谈中街交叉口南行80米路西)
      6 s0 V7 T' Y4 I9 s& S2 A桥西区:城角街小学(裕华西路与西二环交叉口北行60米路东)4 u% j5 {9 K9 c9 v) \9 M
      新华区:新华区教育局院内(西焦北路18号,友谊北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西)! }$ e4 R) ]5 u# v" i7 Q* N
      裕华区:南王小学(塔南路与建华大街交叉口东行200米路北)
      $ C! |; F' V* C7 u5 T8 W9 v高新区:54中西校区(天山大街与湘江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升学的家长看一看
      发表于 2015-5-22 1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生源减少,孩子入学咋还这么难?! n! n% o6 F1 g* ~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6: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越来越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