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新京报
% |/ k) |$ u8 r0 ^3 K2015.01.17. A7 E' u( m& A/ m8 W" c8 K
作者:曾颖
& y. T! m& M* e1 k4 M
9 K+ f* }; ]' w 近年来,关于年轻才人们的早逝信息不绝于耳,他们和姚贝娜一样,在搜索名录上,轻易就能搜出一长段令人艳羡的成绩表,这些长长的成就,最终成为人们一声声长长的叹息。+ O9 z" E8 t3 {6 _4 n4 @2 v! M. r
" N' {! ^2 D/ w4 v8 n" Y 2015年1月16日下午,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这位1981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曾获得无数荣耀和辉煌的年轻歌手,并没有如她歌曲中所唱的那样“狠下心,蹚过火,重生在缝补过的躯壳”,她走了,带着无数人的热爱和遗憾。人们在手机上转发着这个悲伤的消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哀思。年轻人们在送上各种同情和悲伤之后,忍不住开始背骨发凉地感叹一个曾经令他们感觉很遥远的词——英年早逝。
! c1 [1 ^/ o4 k# P
2 V, k* \3 `" F 这一天的互联网上,“姚贝娜”和夺走她生命的病魔“乳腺癌”成为搜索指数最高的词语。姚贝娜用生命,将这个本应该被重视,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病,再一次提到了人们眼前。那就让我们在她的指引下,重温一下媒体和医疗专家一直在向我们展示的警示吧——2014年下半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报告表明:每年我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其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比欧美年轻10-15岁,乳腺癌防治教育亟待加强。2 v9 Y% g |( ~3 r* t. {6 B
. f# K4 {# v2 J9 X, W B- X& @' _$ ~. \, @ g3 b |
关于乳腺癌的诱发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和人为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多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工作压力过大,精神抑郁和紧张,电离辐射,过分晚育,药物和保健品、护肤品的误用和滥用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可改善和可调整的范畴。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问题。4 \2 M- Y6 Q- U, }
; [# T5 [6 {/ F' a' u 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年轻人将身体健康的保护,当成老年人的事情,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忽视健康这一重要的元素。将自己当成一个永远不会出故障的机器,开足马力地去拼工作,拼成就,拼感官和外在的享受。上班在压力下用力拼,下班在压力的名义下拼命释放。惟一不紧张的,就是以为永远不会出状况的身体,而且,将看重身体,当成一件婆婆妈妈的事情。% q2 S/ l/ M# [/ K5 ]- {
Y# f, l4 K7 k/ o" y+ y; I2 Y
近年来,关于年轻才人们的早逝信息不绝于耳——2011年,80后知名漫画家熊顿因淋巴癌不幸去世;2012年,浙江电台音乐主持人郭梦秋突发心肌梗塞去世;2013年《永不磨灭的番号》编剧张磊患胃癌病逝……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征:事业有成,才华横溢,工作上蛮拼的。他们和姚贝娜一样,在搜索名录上,轻易就能搜出一长段令人艳羡的成绩表,这些长长的成就,最终成为人们一声声长长的叹息。8 i. |5 x3 {; x; s
1 D- i9 L/ m5 L! J1 K
虽然,不同的时代,都有因不同的原因而英年早逝的才人,如战乱中被贫病吞噬的萧红,被意外夺去性命的徐志摩、聂耳……同样的英年早逝,我们这个时代的,是不是更多了些看似可改却终无可改的遗憾呢?. Y# c5 E$ v& L& Y8 W4 ?6 G3 I)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