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钱江晚报 1 n z( {. R/ \8 D6 n9 N
2015.01.13
7 Q; v% R9 q( e- s( J. O作者:高路; D2 V2 J) t9 @# a% U% b) \
- L8 ~. @2 l/ \, X2 [; i8 n
孝道任何时候都在,但二十四孝里的孝道已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如果一定要说文化认同,那是对孝道的精神的继承,而不是对形式的继承。
) e4 j8 c! a7 C6 f
9 E {4 @5 I$ x/ a 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学校说自己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网上却一片嘲笑声。有专家直言,所谓磕头、膝行这样非人性的礼教是封建文化的糟粕,非常可怕。$ a- d( y) W; w" O0 V4 s0 }( T$ `
2 b% q+ M# L& c# `4 X4 l" L/ ^( w
也许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留下的印痕太深了, 什么事都能扯出一段沉痛的历史来。说服饰人们马上联想到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东亚病夫;说三字经就想到摇头晃脑式的科举时代。800学生呼拉拉拜倒在父母面前,的确很容易让人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愚忠愚孝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段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黑暗岁月,那个时候,皇上一句话就能要了臣子的命,父亲可以包办孩子从生活到事业的所有事情,丈夫一纸休书就能把黄脸婆打发了。中国社会被三纲五常牢牢地捆住了手脚。' y O* s5 ^. d. X3 p
+ h- Q; C8 }$ ], X" A& e; k 二十四孝里某些畸形的孝道是这个文化的典型代表,应该没有争议。跪拜未必就是孝道,熟读二十四孝也不意味着孝子就顺理成章产生了,真正的孝从来不在乎形式,跪下来很容易,大家都跪你不跪,再没孝心的人也跪下了。可是跪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代表他们从此以后就能尽孝了?从此就能家庭美满了?在二十四孝人人必读的年代,尚且还有那么多忤逆子的出现,何况是现在?尽孝这种事教育做不了主,封建礼教更做不了主。
! H) ~0 h$ h+ E" I) ]4 W
& F; L' ^1 m8 r7 c 另一方面,这种事的发生是不是就如专家所言的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对现代文明产生了威胁,恐怕也不尽然。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很多封建余孽,比如现实中的跪拜礼已经不多见,可精神上的跪拜礼几乎随处可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人性的解放、权利意识的觉醒早已让国人的精神内核超越了君君臣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年代。封建礼教生存的土壤已经没了,但孝道还会一直在这片土地流传下去,以新的方式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f' }8 c. G7 E! z9 Y! ]# m
7 x" {5 M' ?3 m. n2 p5 v: f* B: U0 C
看见胳膊就想到大腿,是见淫见性;看见跪拜礼,就想起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摧残,也是过敏反应。孝道大家都知道要尽,可是你要是跟别人大谈特谈郭巨埋儿、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别人先喷你一脸唾沫星子,都什么年代了,还来这一套。. p. \" v: P) S* q. ~' I& A2 s
% \* G0 R8 x x& h8 }' Q% E% k( b 孝道任何时候都在,但二十四孝里的孝道已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如果一定要说文化认同,那是对孝道的精神的继承,而不是对形式的继承。穿穿汉服不会穿越到古代,背背三字经、论语也不见得八股文就离大家不远了。我想当这些学生跪下去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不是郭巨埋儿、卧冰求鲤之类的盲从愚孝,而是在构建个人幸福、社会和谐基础上的更理性的选择。/ X# o( `0 q, o& c* I1 \- R
" M- ]: a! E8 w, R' E" U& d
跨越蒙蔽,文明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容地审视传统文化那些可以被视为精华的东西,那些可以被丢弃的糟粕,大可不必为这些事操心,何况在生我养我的父母面前跪一跪又怎么了?感恩之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封建礼教的跪拜礼。
; ^; b) s8 I8 T1 Z: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