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1594|回复: 0

      垄断资源的城市,靠限购无法治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3: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01月09日 11:01
      0 A0 N5 _1 k2 Z6 O% _来源:光明网
        \& `) ]& l( P$ ]) s& {& ]9 c7 b# h1 c. R+ k7 J- ^, z
      【阅读提示】太原宣布控制机动车数量 部分市民现恐慌性购车
      ' ^9 N! ]4 @3 m$ i
      2 N! T. x3 \; D3 w& B6 M& E        光明网评论员:深圳忽然颁布限购机动车的新政之后,与其相隔数千公里的城市开始变得“风声鹤唳”。( U  K/ v" H3 [( v" q5 @! @8 e" e5 ]2 Q

      - N( G9 I1 p+ y) u         据悉,太原市政府近日在人大会上提出了将机动车控制在110万以内的目标,引发了市民“闪电限购”的联想。虽然接受媒体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收到机动车限购文件,但当地4S店顾客流量已有明显提高。除太原外,因深圳限购而出现同样情绪恐慌的地方,还有西安、郑州等同等规模城市。
      1 ?8 q' e) e2 ]- F3 o0 y( B
      8 p+ z6 X7 z& l) @: ]         不知道出现传言的这几个城市是否真打算限购机动车,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边际效应的递减,限购治堵这种本就简单粗暴的公共政策,将越来越“闪电化”和“不讲道理”。对地方政府而言,要防止提前购车或囤积车号的行为出现,就要尽量使政策出现措手不及;而随着限购城市的增加,市民却越来越会有心理预期和提前准备的动机。由此,为达到治堵目标,地方政府只能赶早不赶晚、宜快不宜迟。2013年年末和2014年年末,天津和深圳相继上演“闪电限购”,就是例证,几乎相当于对其他城市的一种“催促”。
      , X& H+ w6 C! B/ T* s! Q3 `; G1 @2 J8 I* d6 n
               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公共政策论证和出台的规矩,仅从效果上看,也产生了若干后遗症,并刺激了短期求快的治理思路、放大了以堵(限购)治堵(堵车)的逻辑,使各个城市变成了彼此孤立的治理主体。实际上,交通拥堵因城市体量、交通规划、资源集中而产生,是一种城市发展的“伴随性”问题,因此也肯定不会仅靠自身就获得解决。1 X" i: F8 W% a& K7 E4 Y

      4 J, t0 F: o4 d" ^        很明显的一点是,一个垄断资源的城市,无论如何提高公共交通能力,如何限号出行、摇号购车,都不可能解决拥堵问题,北京就是最好的例子。二线城市学到了北京治堵的权宜之计,也更应该充分吸收北京的教训,适当分散医疗、教育资源,将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到更大的范围内,而非城市核心地带。如果不能承担这种资源下沉和分散可能带来的损失,那就只能用限购摇号这种办法,持续削夺城市市民的权益。
      1 M5 ~2 {, U  C: N0 E, B: i9 C' d5 e9 y$ h! r! x3 c. Z+ P
              这其实也意味着,要长久治堵,不能完全把单个城市作为治理主体,即不能让各个城市各自为营。因为让一个城市服从地区规划,将资源分散开,往重了说不啻一件与虎谋皮的事情。更何况,近些年来,社会资源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再由城市向特大城市集中,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难以反拨的惯性。只能在更大的治理范围内,将交通拥堵作为区域规划、区域一体化的子命题解决,与城镇化版图相统筹,才有找到正确方向的机会。3 m, @" w$ @. W! j
      ( i' }+ [* a% S. y5 X
               也即,还是让一个“伴随性”的问题,获得一种“伴随性”的解决方式。别让这种头痛医头的粗暴办法,连带着市民的恐慌情绪、政府的懒政惯性和汽车代理商的鼓呼,在各个城市间传递。. ^0 M+ X) _  l9 Q)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