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8919|回复: 3

      细数那些在国内“生不逢时”的好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1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车市如此火爆,让每一个汽车品牌都削减脑袋挤进来,妄图分一杯羹。不过中国车市并非能纳百川的大海,不是每个车型都能获得成功。水土不服或者定位不准都有可能在这片市场铩羽而归,落得赔本也不赚吆喝的下场。
      8 ]/ ~7 u( H7 h, C3 d
            在这些失败的车型中,有些是因为技术落后质量差,它们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而有些却是在国外热卖的明星车型,进入中国后却意外遇冷。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是生不逢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不是太早,就是太晚,要不就是犯了水土不服的毛病。

      3 M+ }2 J$ b0 _8 {8 ]% t
          今天,老刘我就为卡友们系数一下国内车市那些“生不逢时”的好车们。

      ' g( g$ h% ~7 G; P( a0 I2 X# w7 Z
      一、达路·特锐
      / e; M# R" J( T4 D6 ^% F" {* a& `; R( m
            如果能看到今天小型SUV大红大紫的时代,我想达路·特锐也算含笑九泉了。达路·特锐是天津丰田引进日本丰田大发品牌的一款小型SUV。

      % ~: l( M' x- K6 m$ j- j) }
      6 y6 l! p. D  S* u
          它于2003年9月投放市场,整车外形尺寸为3845mm×1555mm×1760mm,与现款长安福特翼博相仿。装备带VVT-i技术的1.3L发动机,输出功率达到63kW(85Ps),最大扭矩120Nm,采用分时四驱系统,并带有四驱锁定功能。

      8 g) O0 `- S; s5 m6 i$ z

      3 `- @; i& o7 J- k+ H
           照理说这样一款无论从造型还是技术,都不输如今那些热卖车型的小型SUV,怎么可能如此失败呢?归根结底就是这款车在中国市场出现得太早了。2003年前后正好是中国SUV市场第一次火爆的时候,国内各种廉价SUV大行其道,长城赛弗就是其中最大的赢家:空间够宽敞,价格也很低,只有8万多元。再加上当时的油价只有3块多,因此即便费些油车主也并不在意。
      # P' A; ~( d: s

      ' T3 f2 G4 s. [* }4 A
         而特锐进入的是当时空白的小型SUV市场,主打时尚和省油。但13万多元的起价没有任何优势,试想当时谁会花13万元买个既不像轿车也不像SUV的小车呢?况且那时的中国汽车消费还停留在空间第一的阶段,达路·特锐身材过分娇小让很多人放弃了买它的打算。
      : }% M# c' \) a) n# J" v
         再加上那时年轻人消费能力远不如今天,特锐可以说是“年轻人买不起,中年人又看不上”的一款车。8L/100km的油耗在那个油价只有三块多的年代并没占到便宜,头顶“大发”的标也远不如丰田品牌的知名度高。

      ; V/ w4 x% x+ }( D$ [

      5 y: @7 Q* f9 H4 U1 u# a' f# f) K6 B
          以上种种,令达路·特锐推出之初销量就不尽如人意,除了2004年销量较好外,2005年销量只有1000辆,到2008年销量萎缩到300辆,这与一汽丰田对特锐每年3万辆的产能规划相去甚远。于是在2009年6月达路·特锐只能黯然停产。
      2 l% h- f( Y4 e& s$ {6 Q7 s
         不过特锐死后,众泰汽车开始仿造它推出了众泰2008,同样搭载1.3L发动机,去掉了四驱系统,而价格却只有4~5万元。低廉的价格再加上节节攀升的国内油价,让这辆山寨版特锐卖得风生水起。

      2 e" M- G; Z! B% a0 D4 c7 V. i6 Z
          老刘点评:如果达路·特锐晚出生十年,恐怕早就没福特翼搏的好日子过了。
      6 y# v, e, W" G9 j
      二、一汽-大众 开迪
      $ i5 S8 t1 d. c' @* H
          不可否认,开迪是辆好车,出自大名鼎鼎的大众PQ35平台,与速腾高尔夫途安师出同门。

      + e% F  z( b4 o
      , O6 w1 s. T* U* ]& @: W
         
      开迪拥有宽敞的乘坐空间,其高顶设计能达到1.22m的车内净高,无论载人拉货都毫无问题。它采用1.6L、1.8L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后悬挂为适应重载改为皮实的钢板弹簧,这使开迪的净载重量达到725kg,是普通轿车的2倍,完全满足各种中小企业商务用车的要求。并且开迪还可以选装第三排座椅,最多可乘坐7人,第三排座椅即便成人也适用,十分宽敞舒适,并且拆卸方便,特别适合一家多口的外出旅游,也适合商务应用。开迪在欧洲销售相当火爆,是一款非常实用经济的公私兼顾的厢式车。

      ! g% [, W6 K/ h  a8 A% j
      , o+ M  }7 H% ~: ~! Y
          怎么样,听上去很美吧?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2005年一汽-大众将其投入市场后销量一直惨淡,到2006年1至9月累计销量只有968辆。而这些只是一汽-大众的出厂数量,968辆里头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压在渠道中。极少的订单使开迪的生产规模一直很小,最少时单日产量只有9辆。一汽-大众曾为开迪的市场开拓下了大力气,聘请成龙做产品代言,据传代言费就超过1000万。再加上媒体广告费和经销商的活动,一汽-大众对开迪的营销投入不下亿元。折算到每辆车上,这些成本超过了10万元。

      , y! f; c/ P/ h) D
      ; _) M1 @" T! s6 _  }. X
          然而这些依然没有换来市场的认可,开迪在一汽-大众各经销门店几乎成了陈列品,少有人问津,于是一汽-大众转而将开迪作为工程车辆集团采购给电力、邮电、石油等国企垄断行业。从此之后,开迪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何时完全停产也不得而知。

      $ I  ]; s/ @* |8 U& c) U. ^3 i) |
          一向精明的一汽-大众为何在开迪车上走了麦城?其实也是国内厢式车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所导致的。当年上海-大众从德国大众手里拿到了途安,一汽-大众自然眼热,于是向德国大众手里拿来了开迪。
      : i/ ]. n7 r: P% c) U0 c
         彼时中国小型MPV市场本就不大,途安的销量也是不瘟不火。然而开迪是更偏向商务用途的厢式货车。欧洲原汁原味的厢式车讲究朴实经济,于是原样搬来的开迪在配置上有些“惨不忍睹”,叫价14~15万元的车竟然连电动车窗都没有,轮毂也是钢制加塑料外罩,真皮座椅、天窗这些装备更是欠奉。
      " H9 x4 c# N/ Q$ l% J2 @

      # N5 j3 B7 h: @8 W/ A
         更要命的是作为开迪卖点之一的大承载空间在中国完全能被一辆3~4万的“小面”所取代,小业主们有几个承受得起十几万买辆顶多面子上好看的工作车呢?于是“需要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瞧不起”成了开迪在中国解不开的魔咒,被市场踢出门外也就毫无悬念了。

      / t0 s6 g& h+ a, [8 u
      ! W' }# E  h9 {+ \0 b
         老刘点评:等到中国的小业主们不再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开迪再来中国走一遭吧。
        
      三、东南三菱戈蓝
      " ~% W! C" Z, `+ A0 q2 i# E
         与达路·特锐和开迪的失败归结于进入中国市场为时过早正相反,戈蓝的失败在于它进入中国的时间太晚了。
      # ^! O; r: m+ q+ L. X  F

      $ O) U1 S6 u, e+ h
          作为三菱汽车的中级车代表,戈蓝自1969年至今历经九代,比在中国热卖的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历史都要悠久。

      : w' L+ n( ^7 \
         在国外,戈蓝也极受欢迎,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市场,曾囊括了日本“年度最佳车型”、美国“最佳年度进口车型”、德国“金方向盘奖”、新西兰“最佳年度车型”等各项大奖,可以说是绝对的实力派。
      3 i' j. e" s) O- m7 ?% @. J4 c
      ) B% L$ w/ B  W  B
             虽然三菱将第九代戈蓝几乎同步在2006年底实现了东南三菱的国产,但在它推出时,雅阁、凯美瑞、天籁、君威、帕萨特这些中级车早已跑马圈地,占据了中国中级车的绝大多数市场。
      : |) O7 j1 g$ w3 v# z
            而东南汽车一直未进入中国主流汽车厂商行列,三菱的品牌在中国也并不算响亮,再加上第九代“布雷脸”造型并不怎么讨国人欢心,因此戈蓝推出后就一直表现得不瘟不火,销量始终与雅阁、凯美瑞不在同一级别。
      " _7 j$ e, M% J3 S8 ?. \
           销售受挫又打击了厂家改进产品的积极性,无论是动力还是配置多年来都没有大的改变,上市八年也从未改款。在中级车火爆异常的大环境下,戈蓝显得如此孤独。

      , |/ P3 c; U* B# G  ]

      0 k7 r- ]; M1 ?. w* d( M/ p; ^
         凭心而论,戈蓝是一辆相当优秀的中级车,造型动感、空间宽敞,三菱的赛车基因赋予了它优异的操控性能。价格也相当亲民,当初只有一款2.4L发动机搭载4速自动变速器的动力组合,价格从16.98万元-21.98万元,算是相当超值。
      ; O0 S; W2 l3 y% o2 C  g
          但戈蓝的致命弱点是产品线太少,品牌知名度不高,在上市第一枪哑火后,厂家只能降价促销,产品价值大打折扣,而这又挫伤了消费者对车型的信心,使戈蓝的销量年年走低。如此恶性循环,戈蓝时至今日也没有推出换代产品,销量凤毛麟角,即便低到14万元也乏人问津。
      , n, `8 h2 V" B* A

      4 T/ N4 t- [! L5 t. P
         老刘点评:出名要趁早,吃饭要趁热,戈蓝的命运完全印证了这一真理。
      ) B- `! u1 g- x/ M$ N( E: O2 j) o
      四、上海大众 高尔
      ( X) F. t" B3 T9 k$ G0 v
          和一汽-大众一样,“老江湖”上海大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就是高尔。
      ; J; p  O. O6 G0 P! D
          虽然与高尔夫只有一字之差,高尔却与高尔夫是完全不同的两款车,高尔夫主攻A级精品两厢车,而高尔则是走的低端路线。
      7 P* ^! T$ I' K5 z. y* W% Z1 t
          当年上海大众引入高尔是想复制高尔在巴西的巨大成功。高尔的英文名是GOL,是足球比赛进球后人们的欢呼声“GOAL!”的谐音,由此可见高尔是一款面向年轻人的廉价小车。

      3 e2 b% M1 D  M+ v  x
          高尔在巴西享有“国民车”的美誉,价格低廉,皮实耐用使高尔连续16年保持巴西销量冠军的地位,2001年GOL在巴西的销量为192326辆,市场占有率为20.5%,总产量超过340万辆,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4 `& A" y8 K  A5 o' J& R

      ) i9 W3 w: z  y5 @. x% ^0 @
          在2003年,上海大众的产品线并不丰富,只有桑塔纳、桑塔纳2000、Polo和帕萨特。面对日益老迈的桑塔纳,上海大众也急需一款廉价车填补空白,于是上海大众瞄上了在巴西风光无限的高尔。在上海大众看来,巴西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移植到中国的高尔没有不火的理由。
      0 D  P, [& I9 V" e: w

      8 ~/ Q! U* N9 Y. W
          然而上海大众没有预期到中巴两国消费者的差异。巴西人对车型的选择更务实,廉价、好开就行,并不需要多高的配置。因此引入中国的高尔也保持了节俭的美德,其最低配的导入型甚至连空调都没有,被笑称“裸车”。并且为了迎合年轻人,高尔最初只推出三门版,发动机也沿用普桑的1.6L发动机以降低成本。售价7.5万到9.83万元。

      8 [" K! x' j# G6 H. i/ u6 h6 i7 h
      , r2 A- @0 d# A" \. X5 X. y
          如此配置和价格自然不会让中国消费者买账。作为家里第一辆车,往往要担负搭载全家人的使命,只有两个车门实在不方便,并且它也没做到足够便宜,这个价钱能买到自主品牌的三厢轿车了。
      6 w% ?0 f+ N0 A4 q: W
          好在上海大众很快意识到失误,推出了五门版高尔。不过高尔的技术实在陈旧,除了造型比较受年轻人欢迎外,并无过多卖点。1.6L发动机经济性也差强人意,维修保养价格偏高,因此并未获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 ?& u; j7 b0 i, V7 r; ^- q, G0 {

      ! V/ j$ [0 M2 X4 w" J6 P! V; t
          2006年,上海大众宣布高尔停产,也没有后继车型的引进计划。后来这一车型空白被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朗逸所取代。
      ) r. Q# M/ J% L9 t
         值得一提的是,高尔虽然销量不佳,但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因此被很多国内改装玩儿家当做改装车,在改装车市场还颇有些名气。

      ; [/ ?( l8 ^% d  v, E
      ; q& `! y) ^* F' `" s) a
          老刘点评:不要看低国内消费者对品质和配置的苛求,巴西桑巴舞跳到中国也未必敌得过大妈们的广场舞。
        
      3凯泽西、别克荣御、福特麦柯斯
      & _5 z  t# Q. P3 n+ o) E! q* F
      五、铃木凯泽西
        d" C! C; C! n9 W" v+ M. r# F
          铃木汽车深植中国市场二十多年,从当年的奥拓、铃木小面,到后来的雨燕、利亚纳、吉姆尼、维特拉,都是相当出色的车型。而铃木汽车在海外也获得了“小型车之王”的美誉。

      0 B( B" O2 {7 x0 ~2 X4 f
          凯泽西是铃木汽车第一款主打运动的中级轿车。于2010年6月正式在中国销售,售价18.98-27.48万元。

      6 X& E- ]1 }2 V- u: J8 J. a
          凯泽西装备2.4L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6MT和CVT变速器,并有四驱版供选择。凯泽西性能在同级车中相当出色,0-100km/h加速只有8.8秒,极速达到215km/h。为了强调运动特性,凯泽西装备了自家拿手的i-AWD分时四驱系统,轮圈也达到18英寸。
      3 {5 f" t* N1 ~2 O3 I; t2 J" Y0 X

      7 y8 f8 a9 ^5 |* M6 T8 d, f+ f
          凯泽西的配置相当高,主、被动安全设备一应俱全,豪华装备也不少。作为一款进口车,19-27万的价格其实并不算高,并且配置和做工都相当出色。无奈铃木的廉价车形象早已根深蒂固,比它气派得多的国产凯美瑞雅阁的价格只有二十万左右,凯泽西的空间也不占优势,因此空有一身好武艺也得不到市场认可。

      6 ]( ]) t" O% E- w

      $ O- T* a! E; H2 {1 G
          如今在路上瞥见凯泽西的几率比法拉利还要低,过低的销量使售后维修、配件也得不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凯泽西上市四年多来,总销量也不超过一千辆。

      1 e) {2 Q$ G+ d5 a6 |8 X6 I: k# }
         老刘点评:空有一身好武艺,无奈出身寒门,只能落得个孤芳自赏的下场。
      & O. D! r8 j: o
      六、上海通用别克 荣御

      2 }" D* A$ E* i( ~, j
         2005年3月21日,上海通用宣布,别克荣御正式在中国上市。在没有凯迪拉克的年代,荣御是上海通用旗舰车型,上海通用打算让荣御冲击被奥迪A6宝马5系盘踞多年的中高级车市场。

      % Z( ~! |; u4 ?& ^0 n# [1 R6 W

      + L; U& A# h6 T9 _  r8 X9 X' V' P
          荣御源自通用澳大利亚霍顿品牌的Statesman,是一款大型豪华轿车,连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都将霍顿Statesman作为座驾,因此霍顿Statesman也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车”,形象地位之高就如同我们当年的老红旗轿车
      , A1 M, ?/ X  o9 C) A" J/ Z$ v
      , L  y  ?% v) x1 u& l* E
          荣御车长5.2米,轴距达到2.939米,是当时国产车中轴距最长的轿车。同时荣御的豪华配置相当丰富,而动力分为2.8L和3.6L V6发动机两种,搭配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动力性能相当充裕。

      + C8 {) T3 `4 k1 Z" Q
          照理说这样一辆有着“高贵”血统、个头和配置都远超奥迪A6L的车型,完全有竞争力。然而实际情况是荣御的销量相当惨淡,别说撼动了,连让奥迪A6L打个喷嚏的机会都没有。卖了两年便草草收场,其继任者是别克林荫大道

      * ?: w# B9 r9 \
          当凯迪拉克品牌作为通用的豪华车品牌国产后,荣御和林荫大道则彻底被边缘化,退出了中国市场。

      * n* C1 O2 d0 f

      : m: t+ t4 ?8 n& E
          老刘点评:光凭个头大是不足以在中国市场成功的,特别是在豪华车市场,品牌依然是决胜关键。
      ! f: U/ T$ p( ~( V1 r, c  s5 |/ C) V
      七、长安福特 麦柯斯S-MAX

      ; x) A- x1 Y6 @7 \% A; ?; b0 q
         2005年前后,中国家用MPV市场有一段爆发式增长时期,广本奥德赛、通用GL8道奇凯领赚得盆满钵满。于是长安福特借着蒙迪欧-致胜的上市,在2007年3月15日推出了同平台的七座MPV:麦柯斯。

      2 s- a9 L# v7 [' v: `

      , M& ]+ M6 J; |
          其实在那时,国内MPV的竞争并不激烈,麦柯斯又是一款全新车型,是福特第一款采用了福特欧洲动感设计(Kinetic Design)的车型,取代了较早的新边锋设计,其充满运动和时尚风格的造型设计体现了“运动中的能量”。
      3 Q3 _* x7 d& s: [. o
         麦柯斯内饰设计也相当前卫,继承了蒙迪欧-致胜的设计风格,飞航式的手刹杆相当有特色。麦柯斯的另一大特性就是它的多功能性,丰富的储位空间和宽裕的车内空间让它与紧凑级MPV相比优势明显。
      4 R8 o" \0 V# l: }
          麦柯斯的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都可以独立的完全放平,以便车主可以灵活转换车内空间。在第三排座椅完全收起时,S-MAX的后备厢空间可以到达854L,在后排座椅全部放平时,最大容积达到2000L。

      ( J' W, g! t  C- a3 s2 B3 n% r
          麦柯斯的底盘结构和动力总成与蒙迪欧完全一致,因此其驾驶感觉更接近一辆中型轿车。而麦柯斯的价格也相当实惠,搭配2.3L发动机车型的价格只有19.48万~23.98万元。

      - u& `( E( W8 I8 V

      ) |( A: ]- Q" F' r+ k. H0 r
         如此一款看上去并无明显缺点、造型时髦的MPV却在中国市场意外遇冷,其销量还不及奥德赛和GL8的零头,在此情况下长安福特只能按订单小批量生产,而长安福特的4S店中也早已见不到它的身影。

      5 s/ m$ P6 \8 W% F  ]- L3 A
          老刘点评:麦柯斯的失败实在让人看不懂、猜不透。明明一辆有型有款的好车却如此不招人待见,长安福特,真的伤不起啊。
      1 F: e2 N9 e0 S
      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可能发生,但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由于其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和特殊的用车环境,消费者的需求更难以捉摸。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前投产一辆火一辆的卖方市场早已过去,汽车厂家必须更尊重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车型。
      6 ?. J0 S, Y/ S3 P* _# w8 b
      发表于 2015-1-9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好不叫座  
      发表于 2015-1-9 1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生不逢时吧
      发表于 2015-1-10 1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大众这么会营销,高尔却忽悠的没有速腾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