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辛勤耕耘并迎来业绩持续增长的一年,也是风波迭起、值得警示与反思的一年。我们从中甄选出十大新闻事件,以此作为本报汽车周刊向读者奉上的一份年终“大餐”。5 c/ M; b: Z1 {& j/ W& l
! \3 M% x& |0 |2 ?) b- } h1 E8 t 一、产销持续增长 中国或连续6年领跑全球
, U$ d, h. v% D+ v- a) ~# _; ?. G: p h9 B4 R4 P7 W
2014年1月至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3.05万辆和2107.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和6.1%。其中,乘用车分别增长10.3%和9.2%。就目前的增长势头看,中国连续6年领跑全球汽车市场已无悬念。为在中国市场多分一杯羹,跨国巨头们竞相在华扩大投资、增加新品、改善服务。2014年1至11月,销量排名前10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神龙、长安福特、东风悦达、一汽丰田和重庆长安。
4 X: B" F+ ]$ B5 T
1 ^0 U7 P# G, l* ~9 I 点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1 H2 e+ D% d0 k% Q; W
* N- z7 |1 k" C, t* N, E6 O 二、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现12连跌
1 S1 Y( C8 d- E3 u# s; c
6 W) g O7 P! j: J, l 2014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累计429.35万辆,同比增长10%,比乘用车整体增速低3.2%,市场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据统计,这已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连续12个月下降。虽然今年9月以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连续小幅回升。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这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并不能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已走出低谷。
! P5 u% o( I G7 V2 b' M
# O9 Y# ~$ Q# G$ m2 P! O+ G5 ^ 点评:自主品牌还需正视差距,迎难而上。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不能没有自主汽车产业。+ A* C5 X/ x0 `( U/ E$ P
! D8 A& _- Z4 x; V. P1 W 三、汽车行业首次举起反垄断大旗' e! P6 V$ }8 H6 C, L
; e0 r5 N+ J3 T3 k9 U
2014年6月10日,商务部宣布对国内汽车市场上潜在的垄断行为进行调查。8月13日,武汉4家宝马[微博]经销商因存在垄断行为被罚162万元。8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业、日本精工等4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罚款约12.4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反垄断开出的最大罚单。在制度层面,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将平行进口车合法化提上日程。
% X. G6 f/ b: x
4 ?9 E$ q; v$ K+ [1 s 点评: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消费权益,为有理有节的反垄断点赞。
. s3 v; x" ]" ]7 R
: I. _9 C6 p" x 四、新能源车产业化大步前进6 c0 o( s: f4 q9 U9 O6 r1 z$ [
) x5 H2 ~5 l. w* I! _. C: x 2014年,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对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对电动汽车充电给予优惠的政策导向;财政部等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了免征购置税;工信部、发改委等加强了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七部委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等。一批国内外生产企业如北汽、江淮、比亚迪(37.13, 0.45, 1.23%)、宝马、大众、奔驰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宇通客车(20.78, 0.06, 0.29%)还推出了一整套促进新能车市场化的解决方案。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新能源(26.29, -0.53, -1.98%)汽车生产57125辆,销售52944辆,同比成数倍增长。1 X3 K) L$ l& d4 F
0 g& s0 h* B7 H6 D) f# r
点评:呼唤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焦点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新能源车的真正推广和普及。" U4 c& R G; r% U U" J: }0 |
6 q! d, b0 [4 ?4 T E! s3 X& ] 五、公车改革或引发私人购买新井喷' b9 R2 Q2 _4 v+ o9 q
# @$ q1 n* F" q) V$ W" B 作为全面开启公车改革的里程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于今年7月16日正式发布。根据改革计划,中央单位的车改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地方车改工作在2015年底完成。有机构估测,车改工作到位后,我国各级政府每年减少的支出总额将在1500亿元以上,而转为私车市场的购车需求将达2000亿元以上。9 a0 T4 v* l2 N4 E! I
7 X- S$ @0 d) |# v! v- P 点评:已闻惊雷,更待喜雨。
' p3 `2 D1 h& T4 r' X. o- P- d* U" A) A) V' u
六、京津冀地区单双号限行迎来APEC蓝 y, K# }2 `2 V) W7 c6 ]) j* P+ Z5 E3 J
& ]$ c1 _( o2 L X7 N' h- m" ^, L
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APEC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会议期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天气出现了人们所期待和称道的APEC蓝。这其中,京津冀地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对会期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率为39.5%,属各种临时措施中对“APEC蓝”贡献最大。
" E! u- O! c2 ]# `/ \' O, S
3 Z& F* I3 }+ N0 \ 点评: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道路拥堵、雾霾加重和能源紧张等一系列新问题。短暂的北京APEC蓝,既让人们看见了治霾希望,也让人们对未来出行方式感到担忧。
* l* A/ Y9 p# m( q" ^5 c+ u. U+ \& [ Q0 B+ u( m4 @: ^
七、我国汽车企业对外合作升级
! l4 A$ F2 s' m3 M$ H. {6 H7 {2 v) {0 D
2014年10月10日是上海大众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30年来,上海大众历经了“技术引进和国产化”、“联合开发”、“自主研发”三个阶段,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
. R. y6 l( I; G2 Q7 \/ E4 M, O) {
无独有偶,今年3月26日,东风汽车(5.92, -0.02, -0.34%)与法国PSA集团在北京签订《全球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东风汽车和PSA将深化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全面合作。根据双方签订的《关于增资入股的总协议》,东风汽车将通过定向增发和配股认购,向PSA注资8亿欧元,持股14%,与法国政府和标致家族并列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 v7 Y/ a! m* G1 C4 y7 y |/ x( j
$ P5 m7 |4 M m0 K( ^# M* C
点评:由过去主要引进来,到现在开始稳步走出去,中国汽车企业在对外开放中日臻成熟。
( n3 ]3 H- U( Q) Y/ Y
3 L& ?" [" B# t 八、日系车在华销量大跌& u, s' y( D5 P4 y
: X. q, k, R; G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产销量一度强力反弹的日系车,今年11月除丰田同比微增2.6%外,日产、本田和马自达三大车企在华销量同比均大幅下滑,其中日产和本田跌幅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1.8%和-12.1%。这已是日产和本田在中国新车销售连续5个月负增长。2014年1月至11月份,日产、本田累计在华销量分别为110万辆和64.61万辆,仅完成目标销量的86.6%和71.8%,预计日系车2014年在华总销量400万辆目标将难达成。! T8 `# D! K+ }$ Y/ a- o
* P# m5 L( f X5 S- R+ `) ]4 ?
点评:日系车在华可谓时运不济,根基动摇。
$ Y. V& L- M. u" p9 ?2 y
- h8 U2 I* p6 H( P/ R# b 九、大众汽车“打补丁”再引轩然大波+ G E# }5 R. l1 J/ h J7 M- x
: |8 y6 `( z. q
2013年大众汽车DSG召回风波未平,今年一汽大众56万辆速腾“打补丁”式的召回又引起质疑一片。对企业的这一召回做法,各地车主纷纷采取了更大规模的维权行动,新闻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抨击和跟踪式报道。/ ^1 m3 k. \: Y e" F# D
" y0 s! ^! S6 ] 点评:两年不到的时间发生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以往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大众汽车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从反面警示跨国公司,在深耕中国大市场的同时更要加倍呵护中国消费者。8 O9 J2 n# |: l* k4 l
) f0 G! ^( M4 } 十、反腐风暴涤荡一汽、东风. v2 F8 ~8 F! ]
0 \ ]. K/ ^) {9 Y 7月下旬,随着今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开启,第十三巡视组进驻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周纯、公关总监卢敏捷等多位高管已被中纪委带走协助调查。11月下旬,中央第十三巡视组专项巡视小组又进驻东风汽车。结果不到一个月,东风汽车总裁助理、东风有限党委常委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2 a0 |9 C" \% \5 n) @; u0 X) L
9 K6 ]2 N2 p7 i 点评:竞争性国企并非一池净水,中外合资公司也不是反腐挡箭牌。两大央企两批高管的倒台,再次向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敲响了自珍、自律的警钟。
- W4 I0 X# }; [/ r4 y% E$ w* s. y; ?0 C$ R: B' M# ^1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