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5542|回复: 0

      从宝马看“2400万”背后的水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份还未进入中旬,各个车企的销量喜报就不断传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更是高调表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700万辆,今年全年的总产销量预计突破2400万辆,有望连续第六年稳居世界头号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 X( T2 \" u! u0 c+ m& K0 ?
      , y. w  {- R" m0 c; _+ ~

      1 G6 v! o7 ?  g: `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在这个主旋律背后,杂音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甚至大有盖过主旋律的架势。其中,宝马经销商因“压力山大”而“起义”被认为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 S  m, @% x3 N) c( [; P
      4 U6 h& s" f3 }, T+ x1 ?
      2 _; A+ V% C2 s  N- w8 K# U
        本月初,《华尔街日报》等海外媒体曝光称,宝马在华部分经销商因整车厂的压库任务太重,联合反向施压宝马,要求调低销量目标,并且获得更加有利的条款。据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师李颜伟透露,11月末,宝马经销商集团投资人多次举行小规模沟通会,最后共有32家经销商集团达成共识,这些宝马经销商集团的年销量达到32.38万辆,占宝马中国年销量的68%。9 f$ d8 P& t$ x0 Z/ g/ ?  f, T9 M

      ' W% L* O6 W  \- f+ v4 G# b5 D

      . N$ P0 H, k4 t. e! }  这些经销商集团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宝马应向经销商提供60亿元补偿,弥补今年亏损;宝马应在制定销量目标时同经销商协商;宝马不得强制要求经销商购入汽车附件;宝马无论明确或含糊均不得要求经销商为每月零售销量垫付;宝马不应要求经销商购车。此外,信函还批评了宝马在华业务的管理:
      5 {' ^4 k5 N& e4 ]1 z
      1 V+ J: J/ Z, A' e: p! A; d8 M) `

      9 p6 R. _4 N0 H5 Q8 E$ H2 O1 Z  宝马设立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宝马为了迅速扩充网络,向经销商提出不合理要求。4 G8 R1 o$ ?" Q  F* b% G

      1 c8 I: a. w% p4 I- _0 `+ P% s7 ~

      2 ^0 ?, E2 v1 V. M6 H  据一位参与请愿的宝马经销商介绍,宝马为其设立的2014年销量目标是7000辆,同比增长15%,2015年的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0%。“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没有考虑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M9 B% {) t) t/ X4 J

      ) Z& E: K) j) S$ A

      : f  L% {% p  T1 W6 _$ y9 r5 T  李颜伟认为,目前经销商普遍面临的两大困难是:第一,单车价格下滑太多,导致卖车亏本。继续以宝马为例,7系、6系和X6常年7折销售,在扣除厂商补贴的20万元后,单车销售仍亏损5万至10万元;宝马3系、5系和X5等车型的平均优惠幅度也高达15%,因此经销商常年亏损不可避免。第二,压库严重,包括宝马在内的很多车企都陷入了“虚报-供货-积压”的恶性循环怪圈中。为了拿到返点,经销商咬牙拿车,当厂家把今年的销量完成情况汇报到总部后,总部就会下达更高的任务,最终库存成为压倒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4 W" j4 E6 `% j- m: d6 t3 \
      : g5 M: `  ]6 C% h
      . S6 ]9 l* t. _7 g! L. s* p: z
        事实上,除了宝马之外,近期爆出经销商困境的还有一汽丰田。12月1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汽丰田江苏地区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4S店多(仅苏南某市就有10家)、销售指标高(厂家年计划执行数超出经销商年计划销售数30%~45%)、市场出现饱和期等因素,加之厂家诸多不合理、不平等的强势商务政策,一些4S店库存超限高达10倍,导致经销商亏损严重,几乎挣扎在生死线上。”" s9 _, a: |+ e

      : u& Y  K* W- f0 K, Q% ?
      ! A2 b0 @/ X7 @$ q
        12月8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再次发布《再次商请一汽丰田调整商务政策缓解经销商生存困境的函》:“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热胀’效应,汽车生产厂家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形成了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关系失衡的局面,汽车经销商几乎没有话语权。在现阶段汽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理应回归荣辱与共、平等互利的正常关系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共赢,才能保持生产、流通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r! o+ n9 R! L$ o/ A* ^

      # N4 {8 q8 f3 V8 O. m

      * U: O9 E/ E! t  如果说联手抗议是经销商在困境中的挣扎,那么,退网则意味着绝望和放弃。据悉,即便是普通合资品牌,建一家4S店的硬件成本投入也高达上千万元,一旦退网,绝大多数投入就将打水漂。然而,即便这样,上海还是有多家北京现代4S店选择退网,这几家4S店目前已经停止向厂家提新车以及停止接受厂家相关考核。之所以如此毅然决然,是因为北京现代在上海拥有多达15家授权经销商,而且各款车型的优惠幅度都非常大,即便是在外界看来利润最高的SUV车型,经销商也难从卖车中获利。' ^: h) S* @* U! H! Z. g% W' |
      ) m( n3 T# N! P, Y$ t
      / m, s& G# m' s8 y# S. G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曾经位列国内车企单车利润最高的东风本田身上。曾几何时,CR-V一车难求,多年加价销售,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凭借这一款车型赚得盆满钵满。谁会料到,随着国内SUV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CR-V的竞品车型多达数十款。被“分羹”的CR-V,如今也只好苦苦寻找销量的出路。受价格下滑、销量下滑的影响,8月起北京13家东风本田的4S店已经停止在厂家进车,以此来表明对厂家补贴政策的不满。
      + I! D) j5 n+ x% h
      % r9 m2 |$ C6 ^3 H- n. ^

      . z, V& k  Z4 H- o  C) P  谁都知道,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然而,明明知道“鱼死网破”,却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经销商加入其中,这说明什么?外媒在分析中指出,经销商事件成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最新征兆。都说“旁观者清”,然而,身在其中的车企却有些身不由己。
      0 M9 E! e& A4 I7 ]4 ~5 q* C! ~* A) F, M7 i7 E7 A( Z
      : k1 T3 u$ Q( A- e0 z
        还是以宝马为例,今年前10个月,宝马在华销量为37.5万辆,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奥迪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已突破50万辆,达到51.3万辆,超过去年全年48.8万辆的销量;而奔驰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5.3万辆,同比上涨近30%。与宝马相比,奔驰和奥迪的优惠力度也很大,经销商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
      % E- R) ?: _/ E& R7 N  [. }' i' h# }

      % {! x; P1 j: _& ^$ [+ |; X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品车型的你追我赶,成为每个品牌身上的巨大“包袱”。而随着欧洲等传统市场的滞涨,越来越多的品牌将重心压在中国市场上,这也使得中国市场的负责人“压力山大”,并将这种压力转嫁给经销商。
      ! d$ f2 E9 v2 K& d5 V7 ^0 y
      ) J# M" ^& D; j+ q$ U5 u
      & Z6 ^6 |( h+ p5 B  u$ f5 I
        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5.0%,比9月上升了9.2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50%)水平之上。经销商普遍认为今年经营压力较大,而临近年终,汽车厂家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又都“例行”压库,可谓雪上加霜。北京百得利集团董事长周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超过60%的经销商正处于亏损或收支平衡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库存。
      * ~* N" ]1 B) h# K, ]7 {5 j9 C) L. j+ g- Z( O: y7 U7 [

      9 ^9 g$ ~# m( H% C% k  而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改变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据了解,目前《办法》的修订细则基本已经确定,近期就会在商务部官网上进行公示。修订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名称中不再有“品牌”二字,但《办法》的核心——授权制度依然会保留。业内人士认为,授权制度的保留,意味着汽车厂家的强势地位不会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 ?: b% C; J, H5 U/ T3 ^. S# N; P  H! l$ S1 g7 C, K3 ^: ~7 @
      : J; k; k4 k  v% q9 l
        “宝马中国与宝马经销商投资人达成的初步共识,可以说是渠道变革的重要里程碑。”业内人士认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经销商事件就有了结果,可见宝马德国总部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近期经销商事件的连续爆发,对于今后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汽车厂家也应该彻底静下来反思,结束了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应该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6 O) o: W+ K: [0 z: n, U0 D& {" q7 Q8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