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1 17: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默克尔从李克强手中接过那只精巧的“鲁班锁”时,一个再显著不过的信号,经由两国总理的动作和笑容释放出来: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9 N' n3 h% f' f" \8 N
1 L; R! w' {5 \' V# j) {4 J2 U传统和现代严丝合缝,铝合金代替了木头,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这只“鲁班锁”中得到完美的统一。3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德国机床制作了这一精美的物件。当它在外交场合,由中国总理亲手赠送给德国总理时,1000多年的故事和100多年的故事,在其中不期而遇。$ h& R3 F; }# ?# E! z1 V2 b2 d
' S; b$ C+ q8 Y3 T这种民间益智玩具,相传由诸葛亮运用鲁班的巧思而发明,所以它既叫“鲁班锁”,也被称为“孔明锁”。鲁班被公认为中国工匠的鼻祖,而诸葛孔明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代表。这意味着,这只锁寄托了中国学生在制造领域对技艺和思维的双重追求。而客观的现实是,1000多年后,“中国制造”在许多方面仍与这样的追求存在着差距。
2 g8 F' }+ L9 K) o3 ~
' [$ x) `$ K( ^- x: w+ d/ |! G- j我个人更倾向做这样的解读: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礼物,无疑显示了中国总理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更高期许,也代表了他对推动中德经济技术深度融合的勃勃雄心。总理在多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使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在这方面,不会有人怀疑,“德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楷模。
/ y* O' X; S# ?6 V7 m) e7 n L* d7 U' q- h) Q2 z
德国制造如今以其精良独步全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起步阶段几乎惨不忍睹。“厚颜无耻”,这是127年前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当年,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夹缝中的德国人,“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inGermany”。“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