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星星 于 2014-10-4 09:42 编辑
9 L$ t( Y: n$ ^# B, b( Y
6 _1 O0 ?" k) l& q; q
0 @+ U3 H! v* f9 A: b5 N4 O2 j
- V% X$ S( N/ c j7 v今年国庆前夕不少景区又上调了门票价格,一些景区虽然门票未涨,但动辄过百的价格还是让不少游客直叹受不了。业内人士认为,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的根源在于患上“门票依赖症”,建议制定合理透明的景区定价听证机制,“倒逼”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Z! y2 [# v) B* H' M7 }, @
景区门票又掀“涨价风”
& U3 j1 y0 w9 T( y4 D. }1 k4 T Y# E% @* ~" y& o
国内不少景区赶在国庆黄金周来临前上调了门票价格。9月1日,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由原来的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上调为200元;9月3日,河北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则发布调价公告,从2015年5月10日起由原先的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
& ]0 z/ |: P. {, E: X8 b除直接涨价外,一些节庆活动较多的景区在国庆节期间还进行了“临时涨价”。例如,国庆节七天假日期间,合肥三国遗址公园门票价格由原来25元/人次调整为临时门票价格40元/人次。
+ a: W6 V% u3 q% p0 x! `据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介绍,目前我国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已过百元,部分甚至超过300元,占我国居民月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 s N$ o0 e# R: ]& b* S; N
“门票依赖症”亟待破解 & c' F, l7 s) ^. G' N; T. S# z, {1 F
2007年,发展改革委曾专门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然而之后国内各大景区似乎就落入了一个“3年必涨”的怪圈。
( c: J5 n/ M+ H' p( V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张鑫认为,景区频频调价首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国内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对门票的依赖性过高。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场处处长陈毅文说,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对单个游客来说涨价不多,但由于游人数量大,整体收入会增加很多。 3 U8 ^) U! @# A, f
近年来国内众多旅游景区投资主体发生变化也是景区涨价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民营企业逐步进入旅游景区的投资主体行列,在收回成本和逐利的双因素作用下,势必要通过门票把投入赚回来。 9 s. v$ U: O) c' G( T* F
福建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副调研员黄敏说:“旅游景区有国有和民营之分,民营属于投资型景区,与国有的不同,民营景区不太容易管理,门票价格跟投入有较大关系。”
$ y. x5 J z& G. V, V专家认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公共资源是共享的,虽然会有一些盈余用于旅游设置的改善、环境的治理、景区提升的投入等,但不能一味靠门票提价。陈毅文说,2013年鼓浪屿的门票收入是1.4亿元,可以维持正常运营,将来可以通过开拓旅游新看点来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4 D0 t4 v: a) U1 M景区旅游须转型升级
) Z F* q6 t4 L' Z" Q不少旅游公司管理者认为,对景区来说涨价可能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收入,但从长远来看,价格调节会影响游客心理,从而影响客流。景区对门票涨价的长期依赖会导致“懒惰思维”,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5 Z" I2 q" B1 N& I7 O8 ^. R业内人士建议,要发挥听证的作用,让景区门票价格体现民意。景区门票涨价要设定“天花板”,对于成本核算后确实需要涨价的,也不能单纯依靠门票来“贴补”,要“倒逼”景区开发体验式服务,通过高标准的旅游服务来创收。
+ b# r( x6 [7 N+ A; V- }5 w专家认为,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太短,是造成门票无法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景区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延长景区的产品链、价值链,使景区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