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汇报》1月24日文章 原题:“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意义重大
2 f. n' V6 E# ~0 c! k% O8 ]5 I) |4 o: w" q ~7 o
指出中国不会陷入中等发达国家停滞不前的沼泽,强调“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既昭示了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指出了西方大国应抛弃二元对立观,避免在世界制造冲突、隔阂与对抗,导致两败俱伤,而要走和平共荣的道路。西方大国更应反思历史、接纳中国,适当做出调整和让步,若针锋相对则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8 ?* z m! C1 X' ~) K" ?
( s' z& c( l& g6 d6 U" v8 x 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于1月22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发布,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4 s7 y7 h# U _
5 t7 {% B; U$ g' Y; ]9 M3 K0 h6 _ 对西方大国有如醍醐灌顶7 E% Y" @, p ?' A+ U# ]( U
" D3 m6 R$ x A* p! z! ]9 g$ L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 M3 o* d, Z0 h: T1 N; W+ Z7 x3 j& \# ]- k
强调“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对西方大国有如醍醐灌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崛起,便不断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示出外国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其本国的利益,即试图通过这种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这种自陷“修昔底德陷阱”的心态,是绝对荒谬的。
1 Z; P9 {; _+ W4 v8 ^8 u% A" z7 O+ l! T4 x4 v. b; b" I4 b
“中国威胁论”提出的两个原因
# J1 r# W8 @9 [/ P" N
8 u: R. c: q! M! n3 Y/ d 外部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笔者多年前指出主要有两个原因:
7 t1 n1 n, @$ G" d$ J+ C, v4 ^: u# V5 I: T! E; [
一、中国经济、军事崛起的速度之飞快、规模之宏大,令美欧和亚洲国家目不暇接,深感意外,既无法阻止,也不可抗拒,又难以适应,因而产生国家危机感,民族心理受挫感;从经济、政治、安全到心理、自尊都感觉受到强大崛起的“中国威胁”。尤其美国举国上下都强烈意识到崛起的中国正在赶上,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美国,严重威胁美国的全球利益,激烈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于是乎大造“中国威胁”、“中国恐惧”的国际舆论,借以孤立中国、遏制中国。5 [: }/ T6 q8 H1 E: _; X4 r
- k; P3 @0 C6 x4 J/ u# J! ? 二、 虽然新时期崛起的中国其自身的历史文明、现实文明,发展文明,在本质和理念上都与历史上崛起的帝国例如英德美日帝国有?根本的区别。但是中国对自身先进的文明理念、发展理念、崛起理念,在文宣上严重滞后,在传播上严重落后,而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语权缺位,运用更是乏力。因而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恐惧症”,从理论到实际只是被动应对,破解无方,化解无力。
- D$ Z& ^/ i, p* \
/ q" B: w0 v1 c k. R 针对上述两个原因,笔者认为,从中国政府到民间都应做审时度势的调整,采取积极、主动,冷静、理性,且富于创意性的战略和战术行动来逐渐化解对中国崛起的恐惧。hwglf.com; y/ D. v' ]' C5 y% M1 m( q* s
hxwak.com
* e7 D' w2 `) b2 e" Abxohw.com1 p* I: r. N8 a- I0 A0 Y& Q# k3 ~' X5 f
urlcj.com
$ }: R4 d8 E$ J* m8 v# wtobkq.com
& _- ?6 \5 u) a' boinzm.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