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4月15日晚11点,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一家米线生产点。这家米线厂位于碧鸡街道办长坡村一个面积近千平米的院落内,厂房为简易房屋。记者观察到,其生产环境肮脏,大门口堆放着成堆的煤块,盛装米线的竹筐随意堆放在煤堆上。走进院子,刺鼻的酸腐臭味扑面而来,地上污水横流。(供稿/都市时报 文/杨旭 图/曲鸣飞)
% Q3 v( e- x, K从大米到米线,要经过浸泡、打浆、榨沥、搅拌、压型、煮、漂洗等过程。采访时,机器轰鸣,10多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米线。
: y( c" o2 p5 N g7 [. \记者发现加工食品的工人没穿工装、没戴口罩等。执法人员介绍,所有工人均无健康证。该米线生产点负责人宁德省告诉记者,在他的米线厂里,没有操作流程以及卫生管理制度。6 U/ h' E, P1 T1 Z( ]8 Q0 d
作坊大门正对面的一个房间是堆放大米的仓库。紧挨这个房间的是面积约10平米的泡米池,大米先要在这个池子里泡上五六个小时后才进入打浆工序。
$ r0 J! c& E8 L2 C/ g- X6 I紧挨这个房间的是面积约10平米的泡米池,大米先要在这个池子里泡上五六个小时后才进入打浆工序。另外一间面积几百平米的房间内,有搅拌机、米线成型的压榨设备、加热水池和漂洗池。制作时,工人们在搅拌机内沥干的大米浆中添加辅料;搅拌好后再输送进设备压出米线,之后米线被送进一个大的热水池,最后装入竹篓漂洗,等沥干水分后,销售给批发商。
: M0 @8 g/ }3 A; U% R9 N& d0 P在作坊露天角落里,执法人员查找出5种添加剂包装——焦亚硫酸钠、三聚磷酸钠、复配水分保持剂3、面粉增筋剂和特精粉。执法人员还在搅拌机旁发现3袋辅料玉米淀粉。宁德省承认,加工中用了这些添加剂和辅料。
! D& M* h9 J9 v1 J5 J生产中工人在米浆中加入特精粉、焦亚硫酸钠或三聚磷酸钠、复配水分保持剂3,而面粉增筋剂直接加入煮米线的热水里。
* q4 ?- F6 a, S% Y0 C0 o2 O对于添加剂的用量,宁德省直言不讳:每50公斤米浆中加入500克左右的特精粉,在煮锅里放入焦亚硫酸钠、复配水分保持剂各100克左右。且这些添加剂由他亲自投放。宁德省告诉记者,投放这些添加剂全凭经验“用瓢舀”,从来没有称过。' N6 A6 K: s# n, g& O$ v
就这些添加剂的作用,宁德省说,加入焦亚硫酸钠是为了成品米线看起来更白,而三聚磷酸钠也有这个作用。复配水分保持剂,能增强米线的顺滑感、防腐和防止米线变稀;面粉增筋剂和特精粉的作用是,增加米线的柔韧度。% F# _4 D# B1 E3 u6 ]8 E4 `
尽管现场查获的添加剂的包装上都注明“食品添加剂”字样,但宁德省告诉记者,购买添加剂时,没有发票,因此,无法进一步了解添加剂的来源。
2 D# u: P. Q/ H而西山区质监局执法人员说,云南省鲜米线的地方标准要求,加工米线时不能使用任何添加剂。据西山区质监局对辖区内三家鲜粮制品(包括米线、卷粉、饵丝、鲜面)生产点的抽查结果显示:在鲜粮制品中本不应检出二氧化硫成分,但是实际抽检的情况是——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 r* K$ I8 P/ U' S- Y# U: N) b7 n作坊主接受警方讯问时表示:只想多挣一点钱。做鲜粮制品时,如果不加焦亚硫酸钠,成品颜色偏黑,不受消费者欢迎就不好卖,加焦亚硫酸钠后,成品颜色白才好卖,他们是迎合消费者需要而加入这种添加剂。
9 T( E! f( O; S& Y7 g/ C c* i' U2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