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01901|回复: 8

      英媒:中国不再是“科研新星” 高质量研究已成常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 0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K* Z' F9 P! H4 \3 c' t( t4 X& r

      9 X, w% z% L5 _7 ], e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港媒称,近日,在四川一处海拔4410米的山顶,中国科学家开始建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日报道,科学家打算修建一个容积超过北京“水立方”两倍的水池,希望捕获来自遥远深空的神秘粒子,借此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证明爱因斯坦的宇宙理论有错误。
      ! }- X" `1 z4 t( D  F( F
      # `! J2 e( R' t% H+ |      报道称,英国著名科学刊物《自然》每四年评选一次全球科研“新星”,列出那些在科研领域迅速崛起的国家。最新榜单上有印度、波兰和沙特阿拉伯,但中国首次“落选”了。《自然》杂志表示,“中国在高质量研究产出方面的突出增长已经成为常态,所以我们不再将中国视为新星”。中国拥有崭新的科研设施与全球最庞大的科研队伍,正在科学领域开拓自己的天地。一些领域的中国科学家已经超越了海外同行,但也有科学家认为,中国仍然缺乏创新思路,还没有成为科研强国。
      6 L! h/ s$ Z4 m9 ]4 R- S$ V( Z/ W+ R. Z1 d; }
            报道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坐拥12亿元人民币预算,建设期将跨越五年时间,而这只是中国内地开展的众多大规模硬件项目中的一个。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在贵州完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即将升空,而ZF还在考虑更加宏伟的项目,比如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以及载人火星探测工程。
      + L) i5 G% K- }; U) V: p# s; T, a5 p' w" e
            中国去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研发投入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教师为宗旨的高校,但该校科研人员依然撰写了大量“世界级”论文,2015年的发表量达到2012年的两倍以上。华东师范大学吸引了美国纽约大学、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研究院所的学者前来参与合作研究。《自然》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称,中国内地有太多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研究机构,“我们可以专门为它们办一整本杂志”。
      4 h5 `3 R$ v5 R  I

      9 Z  M& Z, u/ I- B1 q% m      但上海学术期刊《细胞研究》的编辑王杰(音)认为,资金、硬件和科研队伍的规模尚不足以把中国变成真正的科研强国。在她负责的学科里,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干细胞、结构生物学等少数领域取得领跑地位,但在其他许多领域里,他们仍在追赶西方科学家的脚步。(编译/刘子彦)
      : h: Q! f& s; {+ E( B" ?8 Q+ N
      ( @2 V- R/ y' B* H6 ~! C, j+ \" |6 X# t' l* n$ V% A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技在不知不觉当中进步 深感欣慰
      发表于 2016-8-3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呢 科技一直在进步
      发表于 2016-8-4 0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愁一愁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技进步不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