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5 [# G h! F( }9 X
& q0 {$ Q) S- b0 N( T8 g- [. F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遗憾的是,这一规定一直难以严格落实。
3 h: y; E: o3 Y: I# \" B' \- \) |
0 @: a1 b/ t6 {' h! @* K) Z' u# ^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限塑令”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的杠杆调节机制来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 明显,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 Y; U8 D) q: B8 g( D
" N0 @7 r) _6 |+ ^4 w: j7 c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让卖塑料袋的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尴尬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深刻反思。从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实亡,甚至沦为“卖塑令”,主要归因于法令执行无力,执法部门失职,违规生产厂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却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 C& \, U+ R$ L, I Q5 a
; P8 A1 R u" d/ r: J) b9 m- h) \- T4 w
通过收费限制使用,有两个因素不能不考虑,一是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大的话,确实有可能大幅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弹性小的话,则只能为消费者 增加负担,却无法减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从本质上讲,是与禁塑令的环保目的背道而驰的。 同时,“限塑令”之所以在执行中有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 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也更贵。可以想见,这样的价位很难让普通人接受。, }9 m3 L, z! [+ K& X
: h# l1 `: j6 f4 L3 L/ Z6 s
方向错了,就不可能收到预期之效。“限塑令”的生效有赖于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赖于ZF的引导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实是,“限塑令”颁布七年 多来,我们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才会因为媒体的回顾想起这条法令。笔者以为,要解决目前“限塑令”所面临的困境,ZF除了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外,还应严格 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唯有在严格执行罚则、ZF承担责任等多种合力下,才能让“限塑令”令行 禁止,深入民心,不再我行我“塑”。
; X1 {" C B5 u) W, g+ I( ?6 [1 Q% x- x2 }( J/ O1 [- e.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