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iu 于 2015-8-10 11:27 编辑
4 a+ w! a" \- e7 U$ l2 Y' X7 T0 e. m3 S
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野蛮人”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成为“互联网 汽车”的鲜活注解。
/ ~0 P$ c; s3 z1 E; ~' m8 K- E
% C: ^5 b! r, g. v: r+ f 而“互联网 ”也正由概念逐渐融入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传统工业社会当中企业的稳定性将会不复存在,原有的行业分工将会彻底颠覆,出现更多跨 行业、边界模糊的新业态,并产生新的行业领袖。”8月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互联网 汽车 交通”高峰论坛上警示汽车业:“‘新能源 互联网’正在改变维持了100多年的汽车产业格局。”3 R) {; }5 f/ Q
: {4 [$ W" v5 @% h0 ?
“因为更具潜力、更富有想象空间的移动终端不是别的,正是汽车。”但陈清泰的担忧在于,我国汽车企业对于“互联网 ”的反应反差较大,“对‘互 联网 ’的大趋势缺乏敏感,或刻意抵制变革的那些行业主导者,很有可能如地震中的大厦一样轰然倒塌,或如温水煮青蛙般的逐渐失去再生能力和活力。”2 `( g/ X) F3 _- D2 i- c
" |' m0 h/ p& N: u6 x
“野蛮人”入侵
9 G+ A4 v5 J$ S- _' x
! s% V4 }4 P0 y* l/ f3 L* t6 O 又一位“野蛮人”已经闯入。此前曾经放出信号称要与汽车企业展开合作的谷歌已成立自己的汽车公司,而谷歌汽车的负责人正是之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负责人——Chris Urmson。
! P0 F2 I* M/ j# u1 o& [5 T& [
) w* U8 n; L$ m. O4 ? “目前新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其他新的进入者,正试图借‘互联网 ’的契机进入生产领域。”陈清泰表示,谷歌等新进入者定义的产品和生产方式不会走传统汽车的老路,当他们发力时,很可能会引起汽车行业的重新洗牌。
! Q' F# Y' {( d$ y3 H% ^" S
4 m r6 K1 g2 `: U, _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不少互联网公司就相继宣布“跨界造车”,除了谷歌、苹果等国际企业,也不乏腾讯、乐视、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企业先后举起造车大旗。近日,号称“中国版特斯拉”的游侠电动车也横空出世,尽管其创始人兼CEO黄修源的造车行为被解读为堂·吉诃德式的臆想,但其疯狂的行为却足以证明互联网造车有多火热。" \8 Z; ?2 |" b
; L8 Q+ s( ?* {% V 目前看来,尽管一些造车项目已经公布了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仍有更多的项目进展并不明朗。至于“野蛮人”最终将交出怎样的产品,更是无人知晓。/ ~% Y* }. D/ n( X, \$ c
0 t0 @' z4 ^6 Q9 A7 X* j( g0 P
但无法否认的是,互联网企业汹汹而来的气势足以引起行业侧目。“之前手机行业被颠覆的故事会再次在汽车行业上演。”乐视车联网CTO饶宏已放出 豪言:颠覆的力量不会在行业内,一定来自于行业外。“一个封闭的行业只要外面有人想进去,肯定能颠覆它。现有的人可能花一定的时间构造一些门槛和壁垒,但 这不是决定性的。”6 M$ r9 N5 D6 Z* V5 U8 l* }1 W S9 q
9 x' T6 r, k7 r; S. S# R, S 此外,国家政策层面已经为互联网企业造车撕开了一道口子。根据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自今年7月10日 起,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将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可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对比此前《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 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新《规定》无疑放宽了对企业研发基础的要求。
" s/ @9 V7 }0 p" o) W q8 C- Y& x9 t( D0 m/ s
尽管如此,行业内对政策的松绑力度似乎并不满意。陈清泰进一步呼吁:“‘互联网 ’时代应该欢迎新的进入者,汽车准入管理应该较大幅度地放宽, 应该调整现有的汽车生产资质的相关规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也明确表示,“要以务实的态度、先进的手段改进ZF监管,为‘互 联网 汽车 交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
, Q- o s/ `; S; m" V9 P
6 G; B( K$ C' W+ ~' F/ S% J 新技术来袭0 [6 I$ ?/ O$ m- l
, g: O5 M" M# r& w2 E
“野蛮人”入侵的同时,强势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自我武装。“新能源汽车有了突破性进展,车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陈清泰认为,这些都是“互联网 ”为汽车业带来的变化。1 l( u( y- T% Q+ V7 D
$ ~% w9 G9 ?. @& K 由宝马、奥迪和奔驰组成的收购财团近日收购了诺基亚HERE 地图服务。这项最终成交价为30.7亿美元的交易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推动宝马、奥迪和奔驰对于新的汽车导航解决方案的共同追求的关键原因在于 ——精准无误的地图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必备条件。而在无人驾驶及自动驾驶领域,三者目前都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因此他们也都更加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地图 及导航服务。7 w0 f# s: U( t
$ ]2 u! X. D4 a" l) M$ `. ?) B 当然,对于无人驾驶及自动驾驶的追求决不仅仅是豪华品牌的专利。“日产将分阶段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投放。”日产(中国)总经理西林隆也表示, “日产将于2016年投放单一道路的自动驾驶技术,2018年将会投放带有多车道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将会投放市场最复杂的自动驾驶车辆,在有信 号灯、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路上也能正常行驶。”
6 S. W. Y- x5 v8 p7 i6 w' n2 {" i5 q. J( {. b
“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迅猛,主要的汽车厂商自动驾驶的技术大概都会在2020年前后基本就绪。”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做出预测。7 k1 }" D( J$ ^) e* O, Y
8 l" v9 H1 C. M, h$ X
历历在目的是,苹果智能终端的出现,顿时使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 功能手机巨头从皇冠上坠落。数码摄影发力短短几年之后,百年老店柯达宣告破产。2005年前后,仅仅3年左右时间,平板显示全面替代彩色显像管,我国上千 亿存量资产顿时化为乌有,显像产业重新化归为零。“面对‘互联网 汽车 交通’,这些行业残局很值得中国深思,中国如此庞大的汽车产业,我们已经输不起 了。”陈清泰直言,汽车行业的重新洗牌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谁能够成为胜出者。9 l5 C1 {1 o: p* N# j
4 W& ^5 R7 v, }" X 等待or应战?
/ S2 ^. r7 K1 r! w" `+ A
- x) Y; F4 l9 Q. i “与国际上相比中国的差距比较大,无论在技术水平、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在整个的政策和测试规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欧阳明高直言不讳。& a" h% p$ W. o" v. A
$ ?! a) [/ s) B5 r: G “智能化和互联网可能是汽车产业再次实现转型创新和弯道超车的战略性机遇。抢占时机,可能赢得翻身机会,反应迟钝,很可能失去战略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如是说。/ r* x0 ~. k1 [* |
一般来讲,汽车产品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汽车生产有非常复杂的流程和技术体系,互联网公司的进入会遇到很大的壁垒。陈清泰认为,鉴于上述原因,汽车企业理应走在前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B' b* j1 q9 ?! @" e5 D- h
5 ]. F" q* A! F* B4 K
从目前来看,汽车企业对于“互联网 ”的反应和行动差距很大。“一些有前瞻性、战略视野,有技术创新基因的公司,较早布局并以较大的投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发,使它们站在相对主动的地位。”
( M4 \( D. W% V( U
' a* J% ^6 s) @0 C+ ^$ w( z' e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缺乏技术创新的基因,缺乏技术的积累,缺乏技术主导的勇气,缺乏利用信息化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意愿。 在这一轮‘互联网 ’的变革中,或踌躇犹豫、或徘徊不前、或无动于衷、或仍抱守过去的发展理念,等着技术引进和产业跟踪。”陈清泰对这类企业怒其不争。% {/ J5 X) w o' X3 w) `8 |6 Y
5 ?. P4 H( A; |
不过,“十三五”规划至少已经为车企指明了方向。欧阳明高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尽快实现我国自主的智能驾 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欧阳明高则预测,在2020年左右全新结构的轻量化纯电动轿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化电动汽车会先后 进入产业化阶段。
) z' k! J2 j( O6 g; E0 G! R3 k4 g
2 i2 j- q; ]$ W& ]2 Z* c+ D P 是被动等待还是积极应战?行业的瞬息万变已不容身处其中的企业踟蹰不前,在新一轮的大浪淘沙后,谁又能坚守到最后?3 A5 B0 b: [5 R) U m+ k
# E8 B1 Q1 _' R. M0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