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缘 于 15-5-6 13:16 编辑 - v/ w+ Q1 z& S1 r+ p D7 z2 h' a- |) }! ?% x |1 A3 F
[导读]对比10年前,如今的汽车简直就是科幻产物。这十年间,汽车技术的丰富程度确实突飞猛进,让人眼花缭乱。8 v& L' X/ `% G" i
9 }0 @9 S' Q1 z
对比10年前,如今的汽车简直就是科幻产物。这十年间,汽车技术的丰富程度确实突飞猛进,让人眼花缭乱。除了新的科技配置、动力传动系统的创新改进,舒适性设计同10年前的车型大相径庭。然而,新技术却并不总是看上去那么美好。 + F' i; Z r6 Q( Y3 r # m9 L2 u; I/ X0 i
: M9 X- k' P5 |2 ~
; C8 a# R I( K" n 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买回来只是摆设* ]0 e/ \8 q# E- H" z' ]
很多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和特性会与以往的使用习惯很不一样,虽说多数都是对于传统功能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良,但其中不乏很多反人类设计,将传统的使用方式繁琐化。 6 M2 m& R( i* f& F6 G+ R5 g1 e7 q- b
# U. T, |( y8 O; Q
- M/ i) X; z1 z J( W, h 在使用方式上,新兴自动化、电子化的设计确实更便捷省力,但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比如从机械式驻车制动到电子式驻车制动、机械式手动座椅调节到电动座椅调节等变化。触控面板更是不用说,绝对不如机械按钮来得方便。还有就是倒车影像/360°全景摄像头,很多老司机还是更习惯于看后视镜或是自己回头看,而新手过于依赖这类功能也不利于自己车技的成长。& b0 I$ o& b3 a. |( R- E$ N0 F
从使用特性上看,目前较普遍的小排量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输出特性相较于传统的自然进气发动机会更为突兀,电子的油门、刹车踏板的力回馈和响应特性更是一家一个样。对于老司机,可能很快就能上手,而对于新手而言,确实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 U( s! C$ s: y' p6 r2 Z9 r( u0 j6 O0 |. r2 q 未经过充分市场验证,做厂家的“小白鼠”/ f& ^5 Y0 ~& C5 W
! J7 [& Q3 x" C* f
5 Z% t' y& V' m# o 某些“激进派”的厂家很乐意将大量新兴技术第一时间投放市场来抢占先机,这样做确实能吸引不少消费者,但是也存在隐患。很多新设计都是需要漫长的市场验证和改良后才能真正成熟稳定的。而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去尝这种“噱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成为了厂家的“小白鼠”。6 r/ e8 @6 G) I4 H8 u: p
这里不得不提干式双离合过早推广。双离合变速器可谓整合了自动变速器的平顺性和手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两大优点,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这里就不细讲了,有兴趣的可以问问度娘。从市场反馈看来,干式双离合虽说是大势所趋(成本低、结构简单、体积小),但是很多先天缺陷(磨损导致的精度下降以及散热不良)却没有被彻底解决。过早地投放市场才导致了之前的DSG风波。5 X( B* Q2 s1 R; y
0 O" m9 `' l4 {" N# t, \ 进入国内水土不服,看似美好、用起来坑 ) A1 X4 C& L y6 ?7 f; S2 e 很多新功能看似很炫酷,可是买回来几乎没用过。茶哥觉得,很多情况下并非因为这些功能不适用,而是因为这些设计不符合中国国情。 ! j& s$ G' L% ~; A4 n) L( J2 Y
* W( r) s" h" c, Q1 J
$ d: c( C( @/ K6 c4 h @ 比如自适应巡航,大家都不咋守规矩,随意乱插,以目前的智能程度来讲,根本无法适应国内的交通。还有比较典型的就是自动泊车功能,国内车位这么紧张,茶哥平日还真没咋见过符合自动泊车使用条件的车位。 7 y; O5 _/ |6 S- y" g$ l ; ]4 r2 z/ `4 \% Q( p0 Z5 `其中不乏大忽悠 1 K [* {) J5 { B5 e( h 同样基于国情,国内消费者普遍对于汽车的认知并不深刻,一些无良商家都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大忽悠”,或有意或顺水推舟地将一些无知造成的误区忽悠成“真理”。& y) m3 c( }2 _, q6 n3 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