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汽车评论: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的柴油车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这不仅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大事,而且,也有望使国内汽车产品的结构发生变革,柴油发动机汽车的市场份额或可因此得到提高,并逐渐从小众跻身主流。2 z6 b4 H! B c" ^* U4 H
. V) s$ P. X$ ~7 |0 f+ w2 `0 h$ L+ j
这样的预期并非盲目乐观。在2005年就实行了欧IV标准的欧洲,其2006年柴油发动机汽车的占比就已经达到了50%,而当时执行欧II标准的中国市场,2007年柴油车仅占了10%的比例。虽然说欧洲市场的过去,不一定在中国的现在得以原封不动的复制,柴油车与汽油车平分秋色的态势,在目前的国内市场还很难达成,但柴油车份额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却无疑也适用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 F4 f( ?: j6 y% h. g3 t' F2 n9 M) U- ]+ D
1 C5 U* j9 B" j/ K2 S 2 O. I" j4 [4 |. `7 L. ?
个人认为,得益于排放标准的提高,柴油车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化,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因为,相对于汽油发动机来说,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0 r% a0 L0 e7 H6 B9 Y) \' r( v
- L, g: d/ W( ~ L( S/ P" D 以目前热度颇高并且消费者更为关注的SUV为例,柴油机所具备的低扭强劲的特性,显然更适合SUV车型,并且能够更受那些热衷于强劲动力、乐于在多种路况条件下驾行甚至“撒野”的SUV迷的喜爱。也正因此,一些汽车厂商纷纷推出柴油发动机SUV车型。自主品牌方面,哈弗H5绿静2.0T、陆风X8、江铃驭胜2.4L、江淮瑞鹰1.9CTI等,都是值得关注的车型。进口高档SUV方面,从2010年路虎发现者4 的3.0 SDV6 HSE 柴油版开始,大众途锐、奥迪Q7、奔驰GL350 和ML350、宝马X5等也纷纷跟进来到中国市场,印象中Jeep大切诺基去年推出的3.0TD V6柴油版,应该是这一细分市场上最新的加入者。* f6 N7 k, u9 c; `$ p3 n
* N( P4 z5 S7 n; ?- e* _+ R; Z, I
一众品牌不约而同地推出柴油版SUV车型,无非是看中了柴油机自身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在动力方面,由于压燃式的柴油机比点燃式的汽油机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率,柴油机的压缩比(20以上)要比汽油机大,因而其动力性能更好,扭矩也更大。所以,柴油车的载重能力、爬坡能力都比汽油车要强,而这也是SUV更乐于选用柴油发动机的一个原因。
) I" d1 x& s% `+ U, R% @* `0 d4 Z: j/ l6 r
此外,柴油车在动力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还拥有另一个重要特性,那就是更好的油耗表现。这也意味着,有着更好燃油经济性的柴油车,对于那些热衷长途出游,特别是喜爱全路况行驶的SUV车主来说,同样加满一箱燃料,与汽油车对比起来能够走得更远。这方面的统计表明,柴油车相比同排量的汽油车,行驶里程能多出30%,而这也会促使一些用户,在选购车辆时将目光投向柴油车,使柴油发动机车型的份额得到有效的提高。8 R1 g3 l5 J* M; n
6 N7 A# I2 L2 k0 i6 b% | 而且,更低的油耗,可以直接促成能源的节约。曾经有报道说,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统计,如果1/3的汽车(轿车、小型货车和SUV)使用柴油,则美国每天可节约140万桶原油,一年可节省408亿美元。如果中国乘用车30%是清洁柴油车,到2020年,中国可节约1.145亿桶原油,如果用55加仑的桶来装,这些桶加起来总长度可环绕地球近两周,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 _9 O0 Z$ G( C S0 C" L" z) I2 C# r: \; d( \- Z
更何况,柴油车在有效提高效能的同时,还有着积极的环保意义。在欧IV标准之下,柴油机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废气排放总量比汽油机要少40%左右。有人曾经就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做过一个统计,以1.37亿辆机动车计算,如果每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柴油车将比汽油车减少19.2万吨的CO和3.5万吨的颗粒物排放。从这个角度来看,推广和普及柴油车,可以极大地改善大气质量和优化生存环境,于人于社会,于当今于未来都是善莫大焉。3 R: s% ?% M' [
( U7 p7 ~9 b+ K$ \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在传统动力车型方面,柴油车都比汽油车更有优势。而中国市场以前之所以柴油车的份额相比海外市场严重偏低,不仅与之前柴油发动机技术存在的局限有关,更与油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在柴油发动机技术已经完全满足排放和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国四标准的执行,要求成品柴油的质量必须全面升级,而这也给柴油车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f" x1 u' B+ q( Z4 w2 u V: L
% {1 F* C* ~9 a8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