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青年报
' W2 a- ~( C1 `, Q+ V- J* E i
, m( C1 c) ]# n7 b' N+ `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李新玲)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在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绿色高效几个词多次出现。“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是今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之一。
: z% ?6 k4 C) |: q( W$ f) X: S0 A0 T7 L2 ], l6 {
实时天气数据显示,北京今天PM2.5指数达200以上,属重度污染。: p7 W8 _ e2 l- T% l0 }# }
: ]$ ^" N) f) f2 W" w6 X
“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差距,主要是:人口规模调控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治理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王安顺在报告中提及,去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距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 V! a5 `5 V {
/ U- H( @" V* _( Z# w* Z6 i; O 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机动车数量,这些都与空气环境密切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市关停退出了392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淘汰老旧机动车47.6万辆。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增量比上年减少8.7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5%。
: `( w( S, B2 J U& A! l
4 |! `, e; P! J+ c! n. {8 O X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指标体系很重要,北京市正在做。目前北京的确不是宜居之都,可是,来的人趋之若鹜,控制人口是政府第一大问题。”王安顺提到,现在北京各个产业的就业岗位71.8%集中在城六区,但居住在外面,每天潮涨潮落。其中西城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2.57万人,不疏解人口,维持城市运转都困难。! H) `, D+ R- I4 w$ e
9 Y. @; l: @2 w5 d, [7 Q4 ~ 王安顺表示,北京“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将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将合理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就地淘汰低端、低效、高能耗产业,关停300家污染企业;强化依法管理,推动制定房屋租赁管理条例,治理群租房等。他强调,今年将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5 N; a4 I8 C" I/ t7 T3 I5 a" \% `8 d( x- J$ L9 j. h
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也将是北京今年进行人口疏解的重要工作。王安顺表示,今年将多层次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顺义、昌平、房山等综合性新城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承接中心城人口等疏解转移。他说,要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一批功能定位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特色小城镇。, H# ?# B H" s6 W' ^
. B0 N8 w. S( @3 F7 H8 A 按照北京市政府向人代会提交审查的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今年北京将投入10.3亿元支持区县推动产业疏解和人口调控等工作;将投资103.9亿元落实城市核心区棚户区改造和输入区承接疏解人口补助政策,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工作。
- n3 a5 l# I5 I+ [! a5 `# X1 T3 g3 U: m4 r5 L, y5 O
“去年我们已经在考虑,严重雾霾时,公车先停,之后再单双号限行。因为对于PM2.5的污染成分已经有定论,汽车尾气还是主要因素。”在下午同人大代表座谈时,王安顺提到,当政府刚刚开始考虑时,马上有各种声音,“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也进入新常态,政府不要怕骂,骂声反映了民意”。* Q& `2 a/ S" U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