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淘汰落后产能:数万工人下岗 企业转型一头雾水 河北省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开展了两次大规模集中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涉及数万下岗工人,引起社会关注。这些工人生存现状如何?淘汰产能的企业如何转型?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近日在河北鹿泉、平山和武安等市县对此进行了调查。 下岗职工生存艰难 河北省平山县西焦村58岁农民齐满仓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低谷——他失业了。名字中的“满仓”对他来说,仿佛成了一种讽刺。 在水泥厂工作了30余年的齐满仓,不掌握其他技能,已很难再找到工作。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他没有社会保险,“原来一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这下全没了。” 记者来到齐满仓家时,他的爱人肖梅书正捧着一碗棒子面粥在吃,粥上只有几片腌的咸菜,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肖梅书对记者说:“齐满仓失业回来那天就哭了,没法弄了,怎么办?家里就3亩地,水源条件差,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 “我小儿子在南京念研究生,一年学费生活费1万多元,都快供不下去了。给二儿媳妇看病花了10多万元,现在外债欠了7万多元。都这把岁数了,上哪找工作?谁还要咱啊?”她说。 与齐满仓的状况相似,在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东焦村,记者见到了46岁村民乔淑梅,她和丈夫在家附近的水泥厂干了十多年了。“岁数大了没人要了,我去市里找工作,找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