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309|回复: 0

      “伪卖国贼”浩二的生存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9 13: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G% {( _' N, t! v, T) h! _7 Z+ w
      矢野浩二在谍战剧《东风雨》中的剧照。图片来源:南方网0 k) C+ _$ V( G9 i/ h* O% C

      7 N& P1 D' T# E" ?5 t5 s导读年前,一则消息迅速传开:日本右翼评出五大“卖国贼”,在中国工作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再度”当选。他的同伙还有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历史学者井上清、宫崎骏以及苍井空。7 l& q6 f! U8 @; ^0 ~: g/ ^
      " y& c3 h7 \7 |3 X
        消息迅速被证实为谣言,但浩二仍被推上风口浪尖。回顾浩二的生存史,他演过残暴的日本军官、精明的日本商人、正义的日本卧底……他挨过中国人骂,也挨过日本人骂,骂来骂去,他却成了混在中国最成功的日本演员。
        如今,浩二已不用再演那些雪地里强奸妇女的荒唐“鬼子兵”。在民族主义的夹缝中,他在探寻着日本演员的中国生存逻辑。他的命运也随着中日两国的民间情绪起伏,成也在此,难也在此。

      5 p$ \/ P* y. S5 U7 T+ i
      1.经纪人会将某些采访的问题标红,“我们不谈政治”
      12月18日中午,日本演员矢野浩二正在等待剧组通知,准备随时飞往山东完成新片的最后镜头。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描述被斥为日本“卖国贼”的感受——“有点吃惊。”; y, c0 S. b. l
      尽管那则消息已经被证实为假新闻,几天前,他还是自嘲式地发了一条微博:“真是躺着也中枪啊。认真努力做好自己吧,加油吧浩二!”3 x# O2 S9 Z5 s5 c4 |0 Q* ^, X
      留言很快达到了1700条的惊人数字——关注他的中国粉丝已经有132万。( t/ M2 r" n8 [2 n4 K
      43岁的矢野浩二算得上相貌英俊,保留着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礼。当然有些事他也早就入乡随俗,出门戴口罩防雾霾,被夸时谦称“哪里哪里”,见到公司领导会问候“×总辛苦了!”# g4 l$ v* v* x; E
      对浩二的采访,需要费一些周折。经纪人孔屹会要求记者列出问题,然后将其中的一些标红,称“不便回答”。每次采访之前,这位经纪人都会如此过滤一些问题,尤其是“逼问中日关系的”。; u6 e1 a: X) V: w: p  T: S8 O
      公司要求矢野浩二不谈政治。“我们跟政治无关。政治留给懂政治的人来谈,我们是演员。”经纪人说,中日冲突、钓鱼岛归属、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敏感问题,矢野浩二都不可以谈……4 w3 U" @( s! W+ e& o" o/ Q: u& _7 S
      但浩二是个日本人,混在中国,这些问题就在所难免。每当中日关系出状况,记者来访,说着说着就会拐到这些话题上去。经纪人就打圆场:“我们没法去评判。”0 X! p+ e5 M- K$ Q
      矢野浩二也会给出官样的回答:“要正确面对历史,但是互相包容,互相看到对方的好。”——这答案足够安全。8 m) m3 U' S! S# p, z+ ~
      在浩二之前,“混”在中国最著名的日本人叫加藤嘉一。这位日本青年与中国媒体交往颇多,也喜欢公开谈论敏感问题。“但他就因为说这种事被赶出去了。”经纪人说。
      , Q  b1 V1 O* H. k6 P0 a“我们尽量跟加藤嘉一不要有任何牵扯。”在公司的安排下,浩二需要走和平路线。公司宣传经理许清概说,对于一个在中国发展的日本艺人,这是特别好的一个路子,特别是中日关系不太好的情况下。他给浩二写宣传稿,两个关键词是:勤勤恳恳、热爱和平。
      - l" A9 }* s" i- T9 k$ Z; s这果然成了日本演员最行得通的中国生存逻辑:一到中日重大事件的周年,矢野浩二会主动发微博呼吁和平。有时候公司也会提醒他发。经纪人对他开玩笑:“你越来越像公知。”/ i" l9 F2 c" Y4 @+ m
      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76周年,矢野浩二发了一条微博:“应该共同缅怀逝去的人,同样应该正确地面对历史,和平友好才是共同进步的基础。”评论很快突破6000大关。留言多数是支持,也有人不那么客气:“如果是真心的挺你。如果利用这个炒作博取中国人的同情心,那么请滚蛋!”( P# L0 {% [+ z# K, W  _0 r
      当“卖国贼”的消息被证实并非出自日本右翼,而是从中国论坛流出的谣言,也有日本记者猜测这是矢野浩二的公司在借机炒作。但经纪人坚决否认这一点:“我们还怀疑苍井空他们炒作呢。标题都是他们的名字。”
      0 B# O# _5 Z1 I如今的矢野浩二已经成了中日民间交流的“大使”。他到各地高校演讲,分享自己在中国打拼十几年的心路;他拜访北京的养老院,参加公益活动;他在日本地震时走上街头,请北京的路人为日本灾民录祝福视频……- W0 P6 H' s7 d1 }' O- f. F
      他还在各种中日文化交流会、博览会上露面。比如,2011年,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央视的朱迅搭档,主持日本动漫节启动仪式。比如今年7月,他被请到日本大使馆,刚上任的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夸他:“是最了解中国的日本名人之一,也是中国的友好伙伴”。
      : k' f7 f4 z6 `3 u8 W5 C矢野浩二接受美国CNN的专访时,称自己“一直有一个中国梦”,他自己为这个梦而疯狂。
      0 F, w( ^* S! [( L( V: a$ `2.浩二会笑着点点头:“对!我是小日本。” / j2 i7 g1 C! ~- `9 M' Q
      矢野浩二的“中国梦”开始于“日本梦”的破灭。他是最早来中国长期发展的日本演员,在此之前,他从家乡大阪去东京闯荡,当过酒吧招待、演员助手、电影龙套……辛苦打拼6年,仍然前景渺茫。
      1 y8 t; k4 w& V# v( x4 m5 c2000年,他偶然来到北京,在电视剧《永恒恋人》中演一个日本留学生。那时的矢野浩二30岁,是一个典型的“屌丝”青年,没钱,没名气,中文只会“你好”,台词都是后期配音。电视剧拍了3个月,矢野浩二回到日本,翻译徐超隔空为他分析将来的发展道路:“你在日本相貌不占优,年龄不占优,只有在中国拍中国本土作品占优。”3 q/ j" r5 y  o+ ?' O4 f
      一年后,矢野浩二重返北京,住进六里屯,后来搬到帽儿胡同。那时候拍戏心切,他被皮包公司骗过几万块钱。在焦灼等待的日子里,他沉闷,不说话,有时打电话向日本朋友借钱。日子过得节俭,他常喝的啤酒也从青岛换成了燕京。9 L1 U% U3 Y+ Y
      在朋友的帮助下,2001年7月,矢野浩二被想开拓日本市场的中国导演杨阳选中,在电视剧《记忆的证明》中出演反一号——日本劳工营长官冈田,一个尚有人性的“日本鬼子兵”。那时候,跟他一起拍戏的,还有二十多个从日本临时请来的演员。片酬不多,浩二觉得“不给钱也可以,就是想要这么一个机会”。8 K  r2 j1 \0 L& i/ X/ A) v" J
      然而中日关系风云突变。一个月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亚洲各国抗议,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矢野浩二担心,这部电视剧拍了也不能播。他后来告诉媒体,自己是抱着赎罪的心态来演的。9 v8 u! Q- Q! E; W
      电视剧后来播了,还得了中国的飞天奖——一个不错的开头。但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当时几乎所有的抗日片,对日本演员只有一个要求——演出“鬼子”的凶残。& [$ F# {) G  C/ J4 J; P7 z& m: U  H
      为了生存,矢野浩二不挑角色,很快成了“鬼子专业户”。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的“抗战剧年”。为了迎接这一年,2003年到2004年,中国投拍的抗战剧接连不断,矢野浩二应接不暇。他的生活不成问题了,也能再喝上青岛啤酒了。# [0 m' Z1 e& M1 D. _, l, v
      他演《小兵张嘎》中的斋滕、《烈火金刚》中的毛利大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多田、《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逐日英雄》中的阿部健雄……电影里,他面目狰狞,对手下大声咆哮,杀人不眨眼。
      ! c  C; s( U% O7 @* I当然,这些角色最后的结局都一样:“残忍、冷酷、无情、好色的日本鬼子,最后总是会被击败,肮脏地死去。”矢野浩二在演出札记里如此总结。
      + N/ U, U) {& o; M5 _5 T, g6 C* r他内心也感觉痛苦,但他明白自己的地位,也明白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偶尔,他也会有小小的反抗,把“鬼子”演得“活”一些。在一场日军大队长死去的戏中,他让“鬼子”掉下了眼泪。“唯一能发挥的就是这最后一场戏,可能对我来说是最后的挣扎。”他说。
      6 K2 l0 Q3 v' ?* k矢野浩二的发挥也常常会被拒绝。大多数导演只需要残暴的鬼子。, W0 }; H1 a! D1 ~! D3 B# K- b
      为了拍抗日剧,矢野浩二去过很多“革命老区”:枣庄、张家口、临沂……围观的中国百姓会叫他:“日本鬼子”、“小日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
      5 ~0 @- R. Z- O$ |: G6 H! _“他认出我,我也很高兴。”浩二没放在心上,反而会笑着点点头:“对!我是小日本。”/ ~! T" z5 t5 R( i5 f0 ~
      3.只要演日本人就会死。以前死得猥琐,现在死得悲壮
      # f) a6 [1 w- U直到成名,矢野浩二才开始得以转型:一是因为内心痛苦,不想再演鬼子。二是年纪大了,戏路需要拓宽。
      ) l* d& A  ?: x/ [- ?2 o# F: `! W他遇到过娱乐记者电话采访,对方一直追问:“在中国演伤害中国人的日本鬼子角色,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愧疚?”到后来,浩二的情绪失控了,激动地问:“你跟我说这样的话有什么意义?!你让我做什么?!我代表日本,代表日本人吗?!”3 J3 v8 x2 ]5 p* w, _2 t# F: e
      最后,他哭了。2 W+ l. T, e" N$ \) M
      他的朋友徐超反而觉得,比起中国演员,由日本人来演一个被万人踩踏和唾弃的日本鬼子,观众会更好奇后者为何有此勇气——这,也正是矢野浩二的“卖点”。
      % d2 }/ ^" e5 u' C在日本国内,民众也知道了他在中国演日本人。《记忆的证明》播出时,日本《产经新闻》引用了浩二的一句话:“片子很好,希望能在日本播出。”日本论坛上,有的日本网友直接开骂:“卖国贼!不要再回日本!”徐超安慰他:“你不是日奸。清者自清。”9 P9 p4 m; p, W) I
      但那时候,在中国“糊口”的浩二还得继续把“鬼子”演下去。徐超要他对媒体说话要中立,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只是听导演的。但人身攻击还是不可避免。一次回日本,饭局上,一个熟人的朋友直接将一本杂志丢在他身上:“你在中国演这样的人,是什么意思?!”3 E3 L+ w6 s/ Y( P. o8 c7 F/ K7 H
      浩二的转型得到了公司的支持。2009年,在王岳伦导演的喜剧《熊猫大侠》中,他演了一个古代的野生动物贩子。公司本想让矢野浩二坚决不再接有关“日本鬼子”的抗日剧,但选择极其有限,他的戏量降了。0 N8 Q2 z1 s4 u. D+ P
      替代方式,是接拍现代剧。公司通过私交,在现代剧《浮沉》中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日本公司在华销售的角色。而角色原本的人物设定其实是一个美国销售。公司想把矢野浩二往“成熟的日本雅致大叔”、“商务人士”方向推。0 m0 [6 ^' x  O/ ]$ @7 M5 |
      在公司争取下,矢野浩二也在往综艺主持人方向转。2008年,他成了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主持。当时这档节目计划往国际化方向靠,也想找一些日韩脸。
      ) s7 U  G- y, S( h! W, L  g) `2 ^节目中,矢野浩二和汪涵、欧弟等主持一起搞笑。他发挥自己的身份优势,故意词不达意,效果不错。. o! ~" C5 G! k# t: I. j
      当然,混在中国的演员浩二仍然离不开抗战片。只是如今他成名了,角色已经可以选择“良心发现”的日本卧底。日本鬼子成了日本好人,刽子手成了反战人士……每当看到这样的剧本,经纪人会马上拍板。
      ) v5 w; g; ~5 ]4 j最开始,他饰演的卧底日本军人会偷偷把情报提供给国军。“后来此类电视剧太多了,广电总局说,不能过多地表现国民党抗战,所以现在变成了国共合作。”经纪人说。2 @- b0 d* u4 i$ K0 X6 \# l( \# F
      矢野浩二开始像一个共产党员一样,被日本上司五花大绑,严刑逼供,浑身是血,从容就义。被杀前,他会告诉上司:“我做这样的间谍工作,是为了和平!”
      ( f; g3 M- t: V* v$ P* a当然,无论是演“鬼子”还是“卧底”,“只要演日本人就会死”。对于浩二来说,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死得猥琐,现在死得悲壮。
      0 D6 k% g$ W/ }% N; z2 L4. 浩二意识到,有的玩笑,中国人可以说,日本人不能 1 t# w8 i9 s7 L+ a: }" e  V
      历史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绕不过的一个槛。矢野浩二的成功得益于此,也受制于此。
      + ?$ Y* r. v  n9 l) X矢野浩二看过日本反映二战历史的影片,拍的都是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国内的惨状。“有些地方真的有些封闭性的东西。有些媒体也想说这样的话题,但是不敢。”而在中国则是大量的鬼子戏。中国人英明神武,一个人可以消灭一群日本人。有些雷剧,中国人可以双手凭空撕鬼子、投掷手雷炸飞机……
      ! p' u( k0 P# ]矢野浩二说他没接过这种雷人剧。他知道,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抗日雷剧有很多不满。日本的新闻报道里,电视主持人会介绍:“最近中国播了这样的抗战片。”接下来是对中国民众的采访,许多受访者会说,乱七八糟,很无聊。也有一位被采访的清洁大妈双手握拳,义正词严:“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6 x* a: L$ M, M! I6 r+ W
      尽管广电总局曾对外表态,将纠正把抗日剧拍成科幻剧、武侠剧、狗血剧的现象,但抗日剧仍占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更好卖,过审压力也低。
      7 e! N! @9 ~( R$ T7 c" a而这些在抗日剧中的日本演员中,很多人正是得知浩二在中国发展得不错,才来到中国淘金——对于导演来说,他们伸手接物,鞠躬,说“哈伊”,更有日本味。
      4 ]/ z/ W& g0 k3 P8 {" `8 p% K" P0 {现在混在中国的日本演员有十来个。其中大部分是全职演员,还有少数兼职的日本留学生。但与可以演“好鬼子”的浩二不同,他们大部分还在演满目狰狞的小兵和小队长,在困境中漂在中国。
      " B- r9 d! q7 w: U* W7 S如今的矢野浩二已经可以在中国扎根。他娶了重庆妻子,生了混血女儿,为女儿选择了中国籍。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国人。6 T7 A1 x5 Z" H6 B! S
      但实际上他还是个日本人。2010年。《天天向上》的节目录制现场,汪涵问军旅歌手刘斌座右铭是什么。浩二兴致勃勃用带着日本腔的普通话插了嘴:“我的座右铭是: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L- i0 L1 @' A8 v9 J
      这是朋友徐超给他的建议。他们原本认为,这个“包袱”可以引起观众爆笑。结果,台下死寂。汪涵悄悄提醒:“浩二,这句不对,这句不对。”; P; M' [' u* [2 Q  l& S
      义愤填膺的刘斌拿过话筒:“你让我想起了九一八!”这位一本正经的军旅歌手,开始引述历史的40分钟滔滔演讲。现场空气凝固了,这是节目从未有过的氛围。
      $ K! L. D9 _( J8 t( ?9 ]; L矢野浩二懵了。在那40分钟里,他突然意识到,有的玩笑,中国人可以说,日本人不能。而他,正是个日本人。& b5 n6 j' r( E" {- E
      中日关系最微妙的时刻,身份认同问题更加令他苦恼。2012年秋,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随即引发中国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西安出现了砸车伤人事件。《朝日新闻》派人去砸车者蔡洋的家乡采访,认为惨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人者在成长过程中看了过多的抗日剧”。; i* G# \: t. q8 I7 X! }
      因为那一年的风波,矢野浩二无法再出现在《天天向上》中。他被一个剧组拒绝,几个原定参加的中日交流活动也被取消;他的广告也没拍成,中国厂家怕消费者骂自己不用中国明星,用日本人。外面不太平,他待在家里看剧本,但心里越来越不安,晚上会失眠。# @5 Y! M, Y  }4 _
      很快,一则“矢野浩二已经死亡”的谣言出现。那时他在东京拍《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演香港人,拍自己被杀的一场戏。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在东京拍戏,还活着。”
      : K# k- [8 J. U  S, d# b' ?4 ^突然之间,他在片场感到呼吸困难,被救护车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他在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日本天天报道那些事情,都是砸日本餐厅、砸日本工厂的画面。那是我心理最不稳定的时候——考虑到将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Y  @7 B; n  v/ s4 @8 E) e. r
      在中国13年,他第一次有这样巨大的无助感。他在华的日本朋友,有人就此离开。到最后,矢野浩二开始实践日本的一个说法“断、舍、离”——不看、不听、不想。
      ; R+ a$ e/ g; N当然,这个日本演员也开始反击。几天前,在云南拍戏,有个中国人与他擦身而过时,笑着蹦出一句:“哎!小日本!”3 h) T6 u/ C4 Q# ^) P) {% p
      “喂!”这一次,矢野浩二生气了。他用手指着那个中国人,直到对方脸上嘲弄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最终狼狈地逃进车子,一溜烟开走。; ^, g" ]& \8 g; l
      如今的浩二,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笑着点头说“对!我是小日本”的日本龙套演员。
      9 s; o& \2 {' k' U4 X#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