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交出史上最惨成绩单:昊铂 HT 仅售 793 辆,昊铂 GT 更是跌至 164 辆。这组数据如同重锤砸向行业 —— 当广汽豪掷百亿打造昊铂品牌时,或许从未想过,这个承载 "中国豪华电动车希望" 的高端子品牌,会在两年后沦为市场边缘人。在新能源市场狂飙突进的浪潮中,这个被广汽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为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更讽刺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昊铂还高调发布了 "双 800" 技术(800V 高压平台 + 800km 续航),宣称要重新定义豪华电动车标准。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揭示:没有品牌护城河的技术狂欢,终将沦为自嗨。 技术堆料VS品牌失语:昊铂的“高端陷阱” 这种局面的产生,根源在于昊铂对 “高端” 概念的错误判断。在当今的新能源市场,高端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取决于车辆的配置高低,而是涉及品牌认知度、技术生态以及用户心智的全方位占领。例如,小米 SU7 能够凭借雷军的 “科技偶像” 光环,在 30 万定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问界 M9 则依靠华为在智驾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敢于将价格定在 50 万级别。相比之下,昊铂既没有埃安在网约车市场的基本盘作为支撑,也缺乏新势力所具备的互联网基因,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境地,逐渐迷失了方向。 网约车阴影挥之不去 营销翻车与生态缺失:高端化不能只靠PPT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凭借 “移动的家” 这一理念,精准地触达了家庭用户群体,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认同;华为则通过 “全国无图智驾” 等创新技术持续制造话题,吸引了大量关注。而昊铂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停留在 “参数对比” 上,未能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与用户建立起有效的情感连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昊铂还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生态短板问题。蔚来依靠换电站网络构筑起了坚实的服务壁垒,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补能服务和优质的使用体验;华为凭借鸿蒙生态系统,成功打通了全场景应用,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相比之下,昊铂的 “HyperTec” 技术品牌缺乏实际的落地场景,无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能够切实感受到的价值。当竞争对手纷纷利用 “技术 + 生态” 的组合拳构建起竞争护城河时,昊铂却仍在 “配置单内卷” 的初级阶段徘徊,这无疑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昊铂的困境绝非偶然,而是传统车企高端化转型的典型样本。它警示行业:在新能源时代,技术可以堆砌,但品牌无法速成。 写在最后: 对于昊铂来说,当下真正的困境并非是在技术层面上超越竞争对手,而是亟待解决如何把那些看似高深却冰冷的技术参数,切实转化为消费者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实际价值。毕竟在如今的电动汽车时代,用户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实验室里得出的数据指标,他们更渴望拥有一套 “开着安心、用着省心、坐着舒心” 的全方位出行解决方案。 |